[发明专利]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6947.4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刁兴中;张作鹏;闫贺;唐青;杨磊;薄涵亮;吴宗鑫;张作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9/02 | 分类号: | G21C9/02;G21C9/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气冷 事故 混合式 缓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
背景技术
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缓速器工作环境条件(例如高温、氦气环境、放射性)比较苛刻,安装空间狭小,并且需要满足安全故障准则。在反应堆正常工况下,要求阻尼尽量小或不提供阻尼,以降低对动力设备的需求;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失电时,要求提供较大的阻尼,以降低控制棒的下落速度,减小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冲击。
目前高温气冷实验堆控制棒驱动机构采用的缓速器均为永磁式缓速器。该永磁式阻尼器具有一定的优点:
(1)具有很好的速度跟随性,即当控制棒正常运动时,由于转速低,产生的阻尼转矩很小。而在事故工况下,随着落棒速度的加快产生的阻尼转矩也随之增加,并能很快与控制棒的重力转矩平衡,使其匀速下落;
(2)采用永磁体结构,无需外部电力,满足安全故障准则;
(3)结构比较紧凑,便于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狭小空间内安装。
但随着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实验堆到商用堆的发展,单纯的永磁式缓速器逐渐出现一定的问题:
(1)商用高温气冷堆的控制棒较重、行程很长,该控制棒的重量、行程一般为实验堆的4倍多,单纯的永磁阻尼难以满足要求;
(2)永磁体性能随温度变化较大,易造成低温时落棒时间过长或高温时落棒速度过快,从而无法满足控制棒系统运行要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可实现有效、可靠地控制反应堆事故工况下控制棒的下落速度,并有效的减轻对动力设备的负担,最大程度地确保反应堆的安全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包括:
连接部件、分别安装在连接部件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位于连接部件内部并安装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的传动轴、永磁阻尼部件和电磁阻尼部件;
所述缓速器通过连接部件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为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为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阻尼部件包括分别均匀分布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的若干个永磁体,安装在传动轴上的阻尼盘;
所述相邻的永磁体之间设有隔块,所述永磁体和阻尼盘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分别安装在上端盖与连接法兰之间和下端盖和连接法兰之间,用于调整永磁体和阻尼盘之间的间隙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阻尼部件包括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电磁制动盘、固定安装在下端盖上的电磁铁芯、安装在电磁铁芯和电磁制动盘之间的衔铁;
所述电磁铁芯上安装电磁线圈和压紧弹簧;所述电磁线圈与压紧弹簧同位于衔铁的一侧;所述衔铁沿轴向滑动并与电磁制动盘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两端安装两个轴承,利用所述轴承及轴承端盖连接固定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制动盘通过平键与传动轴连接,并固定在传动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与压紧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调整螺钉,所述调整螺钉连接在电磁铁芯上,用于调整衔铁与电磁制动盘之间的间隙。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具有以下优点:
(1)易于实现商用高温气冷堆控制棒重量大、事故落棒行程长所需的大容量阻尼效果;
(2)易于调节事故落棒速度和时间,且在控制棒驱动机构不同的运行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易于安装、调试及检修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温气冷堆事故落棒混合式缓速器结构A-A剖面图。
其中,1、上端盖;2、隔块;3、轴承端盖;4、轴承;5、传动轴;6、永磁体;7、垫片;8、连接法兰;9、阻尼盘;10、下端盖;11、轴承端盖;12、电磁制动盘;13、外壳;14、调整螺钉;15、衔铁;16、电磁线圈;17、紧定螺钉;18、压紧弹簧;19、螺栓;20、电磁铁芯;21、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6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选取当前备份路由的方法和路由器
- 下一篇:张力机联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