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高压气瓶用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7148.9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4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尹人洁;张涛;吕建钢;刘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30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压气 无缝钢管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直径为600mm的圆铸钢坯生产大口径高压气瓶用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于大口径无缝钢管制造工艺方法类。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
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主要有以下几种生产工艺:
⑴连轧管机组+斜轧扩径机(第一种形式)
⑵二次斜轧穿孔+均整机(第二种形式)
⑶周期轧管+拉拔式扩管(第三种形式)
⑷轧管机组供坯+顶推式扩径机(第四种形式)
⑸∮508mm以上的周期式轧管机组(第五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坯料采用连铸园坯,由MP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供管坯,再采用斜轧扩径机生产工艺生产该品种。该先进的工艺设备是现代生产大口径、中薄壁厚无缝钢管的最佳方法。投资大,生产成本高。目前国外意大利达尔明钢管厂、天津无缝钢管公司均采用此工艺。
第二种形式:采用钢坯经二次穿孔,均整机均匀壁厚制成钢管。该生产工艺成本低,生产的产品几何尺寸、内外表面质量均较差,也就是说该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低端产品,或用于供管坯。
第三种形式:周期轧管+拉拔式扩管。生产工艺简便,成本低,但钢管的几何精度及内外表面质量差。
第四种形式:生产成本低,产量低钢管的几何精度及内外表面质量差。
第五种形式:适合生产大、中型口径的无缝钢管以及一些大直径厚壁管等。既可使用轧制坯,也可使用钢锭与连铸坯,可批量生产,也可零星生产,生产灵活性大。 但产量低,如一套大型周期轧机年产量只有20~30万吨左右;作业率低,一般为60~80%;工具消耗量大,一般为10公斤/吨管左右; 由于周期式轧管方式在轧制过程中轧辊弹跳值大,造成壁厚与外径偏差大,不能满足现代产品标准的要求。
上述的第一种工艺投资大,生产成本高,且生产的钢管内外表面粗糙度大于12μm。
第二至第五种工艺生产的钢管的几何精度及内外表面质量差。每支钢管的实际重量大于中间壁厚的理论重量值。
已有的生产工艺不能生产出满足要求的大口径高压气瓶钢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省,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钢管的几何精度和内外表面质量高,高品质的用直径为600mm的圆铸钢坯生产大口径高压气瓶用无缝钢管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用直径为600mm圆铸钢坯生产大口径高压气瓶用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直径为600mm的圆铸钢坯在环形加热炉加热,加热时间12—14小时,出炉钢坯温度1240—1270℃,
(2)将加热后的圆铸钢坯用在线机械热定心,定心孔中心偏差≦5mm,经二辊斜轧穿孔机穿孔得毛管,毛管外径630—645mm,长度≦4.2m,
(3)将毛管送508周期式轧管机轧管,制成Φ508×20—30mm,长度:9—15m的荒管,轧辊直径大于1000mm,轧机喂入量20—25mm,轧辊侧壁开口角23度,芯棒长度4.8—5.2m,
(4)将荒管在中频感应炉加热到780—850℃,送顶推式扩经机扩径,进行内外整体修磨,得管坯,管坯外径563—570 mm,
(5)将管坯内,外表面清理、热处理、酸洗、清洗、磷化、润滑后送精密液压拔机第一次拔制,
(6)将第一次拔制后的管坯清洗、磷化、润滑后送精密液压拔机第二次拔制,得成品。
管坯热处理加热温度为820±10℃,保温时间40—60分钟,随炉以100—150℃/h冷却至500℃再出炉空冷。
1000吨精密液压拔机的拔制速度为0.5—2.5m/min,压力为10—12Mpa,外模具Φ559mm,第一次拔制内模具Φ508—Φ522mm,第二次拔制内模具为Φ506—Φ526mm,成品钢管壁厚15—20mm,长度8.0—12.5m。
酸洗:硫酸酸液重量百分浓度在10%~20%、Fe2+浓度不大于250克/升、温度控制范围60~70℃,酸洗时间控制在60~120分钟,将钢管内外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7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