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器、电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9707.X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电缆 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机械接续组件(2),所述机械接续组件(2)包括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穿过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管状腔体的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以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套管(4),其中所述套管(4)的第一端从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的第一端插入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以及
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其用于容纳和保持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的后部,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包括主体部分(50)和电缆夹持部分(51),所述电缆夹持部分(51)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分(50)延伸而出的、用于夹持光纤电缆的一对电缆夹持臂(60a,60b);
其中,所述电缆夹持部分(51)包括引导槽(65),所述引导槽(65)用于将光纤电缆中的光纤引导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中,其中所述电缆夹持部分(51)从所述主体部分(50)延伸而出并且位于所述一对电缆夹持臂(60a,60b)之间;
凸轮(3),其用于使所述机械接续组件(2)起作用,所述凸轮(3)被布置在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的主体部分(50)的腔体(52)中,并且套在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上;
连接器壳体(8),其用于接收和容纳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的前部,以及
弹簧(10),其放置在连接器壳体(8)内,并且安装在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的端部,其中所述弹簧(10)在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和连接器壳体(8)之间提供偏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在其第二端具有引入管(98),所述引入管(98)具有前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的主体部分(50)包括贯穿的管状腔体,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的主体部分(50)的管状腔体中,以使所述机械接续组件壳体(5)上的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与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上的引导槽(65)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槽(65)包括两个槽侧壁(66a,66b)和槽底部(67);以及
所述两个槽侧壁与所述两个电缆夹持臂(60a,60b)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槽(65)延伸至所述两个电缆夹持臂(60a,60b)的一部分长度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槽(65)包括舌部(110,110’),所述舌部从所述槽底部(67)延伸而出并朝向所述电缆夹持臂(60a,60b)的末端延伸,以更好地引导光纤电缆中的光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的主体部分(50)和电缆夹持部分(51)制造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槽底部(67)包括朝向所述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逐渐升高的表面,以便于将光纤电缆中的光纤插入所述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两个槽侧壁(66a,66b)形成朝向所述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的漏斗形通道,以便于将光纤电缆中的光纤插入所述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入管(98)的前端开口为漏斗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
所述套管(4)具有光纤插芯(24),其从所述套管(4)的第一端延伸而出;以及
所述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具有外露的光纤(102)的光纤电缆(100),所述光纤(102)在引导槽(65)的引导下插入所述引入管(98)中,以接触到所述光纤插芯(2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夹持托架(7),用于在光纤电缆(100)插入所述机械接续组件托架(6)的电缆夹持部分(51)中之后接收和容纳所述电缆夹持部分(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宁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97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