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记录介质判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0026.5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原弘道;白土昌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14 | 分类号: | B65H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介质 判断 装置 图像 形成 以及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4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86311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判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复印机、MFP、或者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该记录介质包含例如厚纸、普通纸、OHP胶片等多种记录介质。
为了进行高品质的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对应于记录介质的种类将图像形成方法、定影方法的条件最优化。因此,需要关于记录介质的种类的信息,例如记录介质的种类、厚度、密度等信息。
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配置于记录介质的搬运路径的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以及在与图像形成部之间判断记录介质的种类的光传感器或者厚度传感器等传感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供给,并在搬运的途中,判断记录介质的种类。
但是,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供给之后判断记录介质的种类,因此存在来不及将图像形成方法、定影方法的条件最优化的情况。
对于该情况,提出了一种技术:通过光照射装载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的记录介质摞,而光进入记录介质摞的内部,从而利用区域传感器(area sensor)拍摄从该装载的记录介质之间漏出的光,通过所获得的图像的对比度、光强度的变化,即在光的照射方向的记录介质中的衰减率来测定记录介质的厚度和密度。
但是,在朝向记录介质照射光的光源使用如子弹型LED的点发光型光源的情况下,在区域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光的强度发生不均。由于该光的强度的不均,对记录介质的种类的判断精度造成了限制。
因此,寻求在记录介质位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内时,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判断记录介质的种类的记录介质判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判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供给记录介质;记录介质搬运机构,搬运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供给的记录介质;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光照射部,对记录介质摞的第一面照射光;光检测部,拍摄通过光照射部照射对应于拍摄范围的范围而从记录介质摞的不同于第一面的第二面射出的光;以及控制部,基于光检测部的输出来判断记录介质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配置以及构成的视图。
图3是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光照射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示出了具有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示出了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种类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了定影参数数据库的数据构成的图。
图9是示出了从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过记录介质摞的内部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0是从光检测部查看从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过记录介质摞的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照射的光透过记录介质摞的内部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中从光检测部查看照射的光透过记录介质摞的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以及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光检测部拍摄的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相对于图13的图像中的光强度分布,通过求得Z方向的平均值而获得的X方向的截面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相对于图13的图像中的光强度分布,通过求得X方向的平均值而获得的Z方向的截面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配置以及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了点光源的配置的图。
图18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判断装置的配置以及结构的图。
图19是光纤的固定装置附近的剖面图。
图20是从记录介质的方向查看光纤的固定装置的图。
图21是示出了光纤的固定装置的配置的图。
图22是示出了光照射部配置在给纸单元的底面的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了在遮光部使用遮光壁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贯穿全文,示出的实施方式和实例应被视为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和方法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缺血组织的SDF-1递送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