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公用电话网的应急无线通信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80120.0 申请日: 2011-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2244851A 公开(公告)日: 2011-11-16
发明(设计)人: 朱晓荣;王健辉;张彤;朱洪波;邵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邮电大学
主分类号: H04W4/22 分类号: H04W4/22;H04W84/12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叶连生
地址: 21000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公用 电话网 应急 无线通信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根据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通信需求,利用固定公用电话通信网,在广泛部署的公共电话网点处通过调制解调器和无线访问点AP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给受灾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短距离无线接入,为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通信提供固定电话网结合无线技术的通信扩展方案。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突发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中国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该次地震中遇难69225人,受伤274176人,失踪17923人。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该次地震中遇难2689人,失踪270人。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9.0级地震,截至2011年3月27日,统计死亡10668人,失踪16574人。地震过后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害,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灾区在霎时成为了“信息孤岛”的状态。为了减少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通信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由于基站断电,光纤中断等原因,导致以往高效便捷的移动蜂窝网的通信链路出现大规模中断。再加上灾区的长途及本地话务量急速飙升至日常情况的10倍以上,本来就不堪重负的蜂窝网络更加难以承载如此密集的业务需求。这就导致了灾后24小时至48小时,灾区几乎无法通过移动蜂窝网与外界取得联系。因此想使用移动蜂窝网来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应急通信提出解决方案是比较困难的。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通信的时代。移动通信的技术越来越先进,3G/B3G/4G的优质服务已经让人们渐渐淡忘了原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的公用电话。许多公用电话设备由于缺乏定期的维护,以及人们使用的不珍惜,已经无法使用了。然而,最近的几次突发重大灾害后,公共固定电话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固定电话网络由于其接入网部分采用的传输材料是双绞线,具有光纤材料不具备的可弯折性;另外其核心网部分具有备用的供电设备,即使出现了断电的情况也能在短时间内回复工作,在灾后其网络及其功能基本保持完好。因此可以利用固定电话网络,通过调制解调器和无线访问点,在原本的公共电话终端处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为多个用户提供接入服务。以此方案解决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通信,是十分可行且具有国家战略应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从国家抗灾救援的战略意义出发,根据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通信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公用电话通信网的应急无线通信方法,利用固定电话网络,通过在公共电话网点处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为多个用户提供快捷的接入能力,从而实现灾后应急通信。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公用电话通信网的应急无线通信方法基于如下三个部分:公用电话无线扩展模块、救灾信息发布平台和供电模块;其中,公用电话无线扩展模块包括无线访问点AP、复用器、调制解调器和分路器,救灾信息发布平台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消息发送模块和消息接收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子开关和蓄电池设备;

该方法包括如下两个通信过程:

1.)受灾用户作为通信发起方:受灾用户寻找就近的公用电话网点,利用WiFi无线接入技术与无线访问点AP进行连接,用户通过即时聊天软件,或通过IP电话软件,发起通信业务,无线访问点获取多个用户的通信数据利用现有的ADSL技术通过调制解调器变换成可在电话双绞线上传输的信号,从而借助可靠的固定电信网络传输用户信息到达远端用户,完成灾区群众的应急通信需求;

2.)政府职能部门作为通信发起方: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传输平台集中控制将抗灾救援信息发送到网络中各个公用电话网点,调制解调器输出的通信数据经过分路器将通信数据发送到救灾信息发布平台进行解析和处理,识别出救灾信息,然后将救灾信息直接显示在信息屏上;也可以由无线AP向其所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广播抗灾救援等应急消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