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吴茱萸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0684.4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0;A61P1/04;A61P1/08;A61P25/04;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吴茱萸 整合 剂型 制备 技术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吴茱萸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吴茱萸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吴茱萸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一日三次。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而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主治:1)阳明寒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头痛干哎,吐涎沫。3)少阴吐利。呕吐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方解:吴茱萸汤主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证都有呕吐,说明他证的产生,亦均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烈,有温中散寒,下气降逆之功效,是组成本方的主要药物,所以用作方名,突出本方温中散寒之功效。配伍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逆。人参、大枣补脾胃而和中气。姜枣相合,还可调和营卫。如此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之功。使逆气平、呕吐止,余证自除。
名家论述:1.《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甚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吐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2.《医方考》:方中吴茱萸辛热而味厚,《经》曰味为阴,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走下焦而温少阴、厥阴;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人参、大枣,补中虚也。
3.《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阴阳明药也。治阳明食谷欲呕者,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散寒下气;人参、大枣之甘以缓脾益气和中;若少阴证吐利厥逆,甚至于烦躁欲死、胃中阴气上逆,将成危候,故用吴茱萸散寒下逆,人参、姜、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干,温经而兼温中也,吴茱萸为厥阴本药,故又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有镇吐,止泻,抗溃疡,抑制胃运动,强心,升血压,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1.镇吐 家鸽按1g/100g给予吴茱萸汤灌胃,给药后1小时灌服2%硫酸铜1ml/100g,记录家鸽出现第1次呕吐的时间(呕吐潜伏期)及给硫酸铜后1小时内呕吐的次数,结果显示,本方有显著的止呕作用,其呕吐潜伏期和呕吐频率分别为23.90±4.70分钟和3.5±0.8次/小时,对照组分别为16.60±4.80分钟和6.6±1.1次/小时。正交实验证明,该方止呕作用以吴茱萸最重要,配伍生姜则作用加强,最佳组成为原方四药皆用。
2.止泻 小鼠按20g/kg给吴茱萸汤,1小时后用大黄冷浸液12.5g/kg灌胃,7小时后计动物稀粪点数为2.96±0.55,对照组为4.75±0.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吴茱萸汤的温脾止泻作用可能与抑制肠运动,解除肠痉挛,促进肠吸收有关。2.6×10-2g/ml的吴茱萸汤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性活动有明显的抑制,对于氯化乙酰胆碱(5.7×10-8g/ml)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性收缩,吴茱萸汤亦能对抗之,均表现为张力和收缩幅度下降,收缩频率减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未经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束扫描的光学分辨式光声显微镜
- 下一篇:一种氯化亚锡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