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轮矿用自卸车转向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1909.8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勇;杨力夫;王月行;翟海燕;踨雪梅;马玉敏;曹艳松;蔡中义;范旭辉;马洪锋;谢和平;张杰山;梁媛媛;周海龙;魏广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10;B60T11/10;B60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轮 卸车 转向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控制系统,具体是一种电动轮矿用自卸车转向控制装置,属于转向控制系统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轮自卸车转向控制系统普遍采用定量泵和卸荷溢流阀供油,定量泵一般采用齿轮泵或叶片泵,价格较低,但是系统卸荷时能量损失较大,而且卸荷溢流阀的故障率较高。也有部分矿用自卸车采用负荷传感转向阀和优先阀相结合的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转向流量稳定的功能,使得转向性能更加平稳可靠,但是这些回路使用的泵是定量泵,不能根据负载的需要提供流量,总有部分液流通过溢流的方式回到油箱,出现功率损失。
由于电动轮自卸车属于转运车辆,转向非常频繁,大部分电动轮自卸车采用大排量的转向器,其体积和重量比较大,在行走机械上安装不方便,而且操纵力较大,驾驶员容易疲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轮矿用自卸车转向控制装置,具体是一种由恒压变量柱塞泵供油、小排量转向器和流量放大阀结合的电动轮自卸车全液压转向控制系统,该系统操作力小,轻松灵活,压力损失小,转向控制系统主体布置灵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轮矿用自卸车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控制系统主体,转向控制系统主体由吸油过滤器、恒压变量柱塞泵、高压过滤器、回油过滤器、转向制动集成块、转向蓄能器、小排量转向器、转向流量放大器和双作用转向油缸构成;恒压变量柱塞泵通过吸油过滤器和高压过滤器分别与油源和转向制动集成块连接回油过滤器直接与转向制动集成块连接,转向制动集成块通过油路分别与转向蓄能器、小排量转向器和转向流量放大器连接,转向流量放大器通过油路与双作用转向油缸连接。
转向制动集成块由转向制动阀块、单向阀Ⅰ、安全阀、卸荷阀、合流阀、电磁开关阀、电磁换向阀、单向阀Ⅱ和节流阀集成而成,转向制动集成块中的阀件均为螺纹插装阀,集成在阀块上,转向流量放大器由负荷传感优先阀、流量放大阀、方向控制阀和缓冲阀构成,小排量转向器中的油口LS与所述的转向流量放大器中的负荷传感优先阀的油口LS连接,转向流量放大器中的油口EF与其他油路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恒压变量柱塞泵经过转向制动集成块为转向控制系统主体、举升系统和制动系统供油,利用恒压变量柱塞泵供油,使得转向蓄能器的压力波动范围小,有利于延长转向蓄能器的使用寿命。
转向蓄能器始终与压力油相通,同时压力油与小排量转向器控制的转向流量放大器的转向控制系统主体相连,转向流量放大器由负荷传感优先阀、流量放大阀、方向控制阀和缓冲阀构成,负荷传感优先阀保证转向控制系统主体有稳定的流量,保证供给小排量转向器的流量始终等于方向盘转速和小排量转向器排量的乘积,转向流量放大器保证通过流量控制阀的流量是小排量转向器流量的固定倍数,从而实现供给转向油缸的流量与小排量转向器的转动速度成比例。
优先阀对负荷变化有良好的压力补偿,实现转向回路和其他回路互不影响,主流量优先供给转向回路,当转向控制系统主体不动作时,与其他泵合流供给举升回路,转向蓄能器还可以作为应急动力源,当转向泵故障时,为转向控制系统主体供油,提高了转向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修快捷、方便,操纵轻便,安全可靠更加便于驾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向制动集成块原理图。
图中:1、吸油过滤器,2、恒压变量柱塞泵,3、高压过滤器,4、回油过滤器,5、转向制动集成块,5.1、转向制动阀块,5.2、单向阀Ⅰ,5.3、安全阀,5.4、卸荷阀,5.5、合流阀,5.6、电磁开关阀,5.7、电磁换向阀,5.8、单向阀Ⅱ,5.9、节流阀,6、转向蓄能器,7、小排量转向器,8、流量放大器,9、转向油缸,10、举升系统,11、制动系统,12、转向控制系统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1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