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05ksi钢级耐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502.7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许文妍;吕传涛;赵兴亮;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8 | 分类号: | C22C38/4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5 ksi 钢级耐 硫化物 应力 腐蚀 钻杆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5ksi钢级耐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钻具在钻井工程中,均不同程度的接触H2S等各种腐蚀介质,普遍存在腐蚀问题,并随钻井向高钻速、超深井、高压力方向发展而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经几十年的发展,每钻进1m的钻具损失控制在1~1.5kg,国内近年钻进1m的钻具损失超过4kg。据统计,我国石油行业每年损耗的钻具的75%~80%是由腐蚀造成的,而硫化物应力腐蚀是石油钻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钻井数量的迅猛增长,我国大部分主产油区地层中不同程度的含有H2S气体。因此研究优良的抗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材料,对发展钻井技术、减少钻具损耗、降低钻井成本及安全钻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研究耐硫化物应力开裂钻杆的相关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公开(公告)号:CN1837395;【专利文献2】公开(公告)号:CN101117683。
上述这些国内专利文献及国外抗硫钻杆资料的情况,有的是合金含量过高,成本高,不利于节约贵金属资源;有的是热处理制度不合理,淬透性差,使最终产品组织不均匀,不利于抗硫化物应力腐蚀;还有一些拉伸强度已达到105ksi钢级钻杆的要求,但耐硫化物应力开裂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105ksi钢级加载85%*S.M.Y.S钻杆管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105ksi钢级耐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料的制造方法,以利于提高钻井钻具的使用寿命,提高钻井的安全性,降低钻井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105ksi钢级耐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用废钢+海绵铁和(或)高炉铁水,经电弧炉熔融冶炼,造渣除磷后,进行钢包炉外精炼、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调整控制化学成份,按质量百分比的各成份为:C 0.20~0.30%,Si 0.15~0.35%,Mn0.40~0.70%,P≤0.015%,S≤0.005%,Cr 0.70~1.50%,Mo 0.50~0.80%,Nb 0~0.05%,V 0~0.06%,Ni≤0.20%,Ca≥0.0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真空脱气,喂钙丝夹杂物变性处理,经连铸成圆坯;
(2)、将步骤(1)制成的圆坯进入环形炉高温加热,加热温度为1250-1290℃,穿孔后,进行精控连轧,制成无缝钢管;
(3)、对步骤(2)的无缝钢管加热到1100~1250℃时进行管端墩粗处理,然后调质热处理,经高温炉加热到890~950℃充分保温,对无缝钢管整管进行整管淬火,再进行≥649℃的低温炉回火处理,在温度≥500℃时进行热矫直,冷却到室温后进行探伤,然后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SSC试验。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合金含量少、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易操作本发明基于冶炼洁净钢的基础上,加入微量合金成分,提高钢的淬透性能,经热处理后形成细小碳化物颗粒均匀分布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抗SSC性能。
2、硬度低,残余应力小采用低碳钢高温回火处理,降低了钢管热处理后组织应力,减少了高强钢导致的位错密度增大等问题,降低了氢原子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度。
3、夏比冲击性能完全满足钻杆的“先漏后破”准则所需要的夏比冲击韧性要求,确保钻井安全和提高钻井作业效率。
4、优异的耐硫化物应力开裂性能在NACE的TM0177-2005A法试验,在25℃,通入分压为1atm H2S的饱和A溶液,实际载荷为85%SMYS、90%SMYS的恒定负荷应力下的SSC试验,720h均不发生断裂。SSC试验720h后,试样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具有优异的耐硫化物应力开裂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105ksi钢级耐硫化物应力腐蚀钻杆料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采用Cr-Mo系合金元素,以实现优良的淬透性及抗SSC性能。其成份(质量百分比)为C 0.20~0.30%,Si 0.15~0.35%,Mn 0.40~0.70%,P≤0.015%,S≤0.005%,Cr 0.70~1.50%,Mo 0.50~0.80%,Nb 0~0.05%,V 0~0.06%,Ni≤0.20%,Ca≥0.0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化学成分组成详述:
C:0.20~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