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氟噻乙草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604.9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军;席斌彬;何广科;宋广亮;李玉峰;陈琛;武奕;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13/04 | 分类号: | C07D5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氟噻乙草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具体涉及氟噻乙草酯的一种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除草剂氟噻乙草酯(又称嗪草酸甲酯)的结构如下:
此除草剂具有超高效、广谱、安全等特点,其活性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相当或更高,其速效性好,主要用于大豆、玉米田的苗后除草,对大豆和玉米极其安全,在超剂量(120g a.i./ha)下对茬作物也无不良影响。氟噻乙草酯对一些难防除的阔叶杂草效果特别好,并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环境安全,目前已投入生产。
氟噻乙草酯是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研制、先正达公司近年开发的酰亚胺类除草剂,具有超高效、广谱、安全等特点,是一个适应绿色农业要求的农药新品种。
Yamaguchi等人于1988年首次报道了包括氟噻乙草酯在内的“噻二唑并哒嗪双环”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基除草活性,并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申请了专(Yamaguchi M,Watase Y,Kambe T,Katou S.EP273417,1988;Yamaguchi M,Watase Y,Kambe T,Katou S.JP63264489,1988;Yamaguchi M,Watase Y,Kambe T,Katou S.US4906279,1988)。其合成路线如下,此路线步骤较短,但是以硫光气、光气这些剧毒物质为原料,并且六氢哒嗪较难合成,即使购买价格也很贵。
为了避免使用硫光气和光气,有报道以二硫化碳代替硫光气,以三光气代替光气,同时以六氢哒嗪盐酸盐代替六氢哒嗪,但是六氢哒嗪盐酸盐仍然很难合成(超高效除草剂氟噻乙草酯的清洁生产工艺,化工学报,2004,55(12),2072-2075)。此后,陆续有多篇专利及论文报道类似化合物的相似合成方法(Pissiotas G,Moser H,Brunner H G.EP611768.1994;Ota C,Natsume B.EP698604.1996;Yamaguchi M,Suzuki C,Miyazawa T,Matsunari K,Nakamura Y.EP 312064.1989;Liu Changlin,Wang Zhaodong.Super Effective Herbicide Fluthiacet-methyl.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2(2):19-20。其中EP 312064以新路线合成氟噻乙草酯,其合成路线如下:
此路线仍然是一串联合成路线,虽没有用到六氢哒嗪,但是步骤较长,并且在步骤I、III中仍然分别用到硫光气、光气这些剧毒原料。
为此本发明人研究开发了一新的合成[1,3,4]噻二唑并[3,4-α]哒嗪-1,3-二酮方法(朱红军,席斌彬,郎玉成等.一种合成四氢-[1,3,4]噻二唑并[3,4-α]哒嗪-1,3-二酮的方法,CN 20111041300280160,2011-4-13),将该中间体直接与2-氯-4-氟-5-氨基苯硫基乙酸甲酯缩合就可以得到氟噻乙草酯,这样将原有的串联合成路线变革为并联合成路线,可以提高收率50%以上。同时由于本方法所采用的原料1,3,4]噻二唑并[3,4-α]哒嗪-1,3-二酮合成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本发明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合成氟噻乙草酯的方法
本发明以2-氯-4-氟-5-氨基苯硫基乙酸甲酯和四氢-[1,3,4]噻二唑并[3,4-α]哒嗪-1,3-二酮通过席缚碱反应得到氟噻乙草酯。
其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就是以2-氯-4-氟-5-氨基苯硫基乙酸甲酯和四氢-[1,3,4]噻二唑并[3,4-α]哒嗪-1,3-二酮为原料,其摩尔比为1∶1.1-1.1∶1,以醇为溶剂,酸为催化剂,在回流条件反应得到氟噻乙草酯。其中醇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酸为甲酸,乙酸,丙酸,HCl和H2SO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氟噻乙草酯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 下一篇:双通道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