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2733.8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耿端阳;张道林;刁培松;董龙;刘百川;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57/01;A01D5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卧式 玉米 收获 机割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割台作为玉米收获机的重要部件,常用锥形分禾器,实现玉米茎秆的分禾作业;在分禾过程,同时可完成倒伏玉米的扶起,并由拨禾链引导其进入摘穗辊之间。由于该方式在分禾、扶起过程都是被动工作,且在分禾过程对茎秆有向前的推送力,所以经常出现茎秆被推倒而造成的果穗漏摘问题,对倒伏玉米该问题尤为严重,导致了玉米收获过程摘穗损失的明显增加;加之分禾器下部有拨禾输送链,该结构由于受到链传动缺陷的制约,所以经常出现链条断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具的工作可靠性;两摘穗辊由一对啮合齿轮驱动,主动运转向下、向后强拉茎秆,完成果穗的摘除。为了提高摘穗辊对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应性,其摘穗辊间隙要求可调,但受到齿轮啮合的限制,导致摘穗间隙调节非常困难,即使勉强调节也只能是使摘穗辊变形的强制调节,所以不仅导致了轴承、传动齿轮载荷的增加,而且加快了齿轮齿面的磨损,缩短了轴承和齿轮的寿命;同时导致振动、噪音的加剧;最后,由于摘辊与机器前进方向平行,虽然有利于玉米茎秆导入摘穗辊间隙,但是也带来了机组纵向长度的明显增加,影响了机具田间地头的作业范围以及道路通过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提高玉米收获机分禾、扶禾能力、减少推倒茎秆和果穗漏摘损失、缩小整机纵向长度、工作性能可靠的横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分禾器、摘穗装置和果穗输送器,沿机器前进方向,分禾器位于机架的前端,摘穗装置靠近分禾器、位于分禾器的后上方,其特征在于:分禾器包括多组,每一组均包括两个变径螺旋搅龙,螺旋搅龙分别经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与水平面成15~30°夹角,且每一组中两个螺旋搅龙的正投影呈“八”字形,叶片的高度从螺旋搅龙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相邻两组分禾器中相邻的两个螺旋搅龙的头端之间留有间隙;摘穗装置包括一个长摘穗辊和多个短摘穗辊,其中长摘穗辊经轴承水平安装在机架上,且轴向与机器前进方向垂直,长摘穗辊的一端接动力驱动装置,每一组分禾器对应一个短摘穗辊,每个短摘穗辊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水平安装在机架上、且略高于长摘穗辊,短摘穗辊的头端、末端与长摘穗辊构成的摘穗间隙分别为10~15cm和1~2cm,短摘穗辊的头端与长摘穗辊构成的摘穗间隙略大于每组螺旋搅龙末端的间隙,且位于分禾器的后上方、与螺旋搅龙的末端垂直距离为10~30cm,果穗输送器位于长摘穗辊的后端,且低于长摘穗辊,有利于承接摘下的玉米果穗,并完成果穗的横向输送和收集。
所述的横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每一组螺旋搅龙的头端间距为60~80cm、末端间距6~10cm。
其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随着机器的前行,位于每组分禾器前的玉米茎秆依次进入螺旋搅龙的叶片的作用范围。随着螺旋搅龙的转动,首先由每组分禾器中的两个螺旋搅龙头端将倒伏玉米茎秆从根部扶起,然后在叶片的作用下强制将其向后推送。由于每组分禾器中的两个螺旋搅龙末端的间隙小于短摘穗辊的头端与长摘穗辊构成的摘穗间隙,从而确保叶片能将玉米茎秆顺利导入长、短两摘穗辊间隙。进入长、短两摘穗辊间隙的玉米茎秆,在长摘穗辊棱凸的作用下,逐渐向短摘穗辊的末端运动,并被两摘穗辊逐渐夹紧向短摘穗辊末端、向下运动,由于果穗直径远大于摘穗辊间隙,所以当向下的摩擦力大于果穗穗柄的连接力时,果穗便被摘下。摘下的果穗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位置较低、位于长摘穗辊后端的果穗输送器上,由其将果穗向后输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每组分禾器中的两个螺旋搅龙采用前宽后窄的“八”字形分布,可以满足不同行距玉米的向中聚拢和导入。
2、每个螺旋搅龙的叶片的高度从螺旋搅龙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其中前端叶片小有利于位于其前的玉米茎秆进入叶片的作用范围,后端叶片大有利于加强对玉米茎秆的推送作用。
3、每个螺旋搅龙在垂直方向成前低后高分布,这样可以保证把位于分禾器前的倒伏玉米扶起,减少果穗的漏摘和压倒。
4、长、短摘穗辊横向布置,有利于减小机器的纵向尺寸,缩小整机的回转半径,提高收获机的道路通过性。
5、长、短摘穗辊结构独立分布,其中长摘穗辊主动运转,短摘穗辊只有当玉米进入两摘穗辊间隙时,才在茎杆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动转动,有效节约了功率消耗。
6、多个短摘穗辊结构独立,省去了啮合齿轮,不仅调节方便,而且减小了调节阻力和动力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