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耳温计和红外耳温计的测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3010.X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潮;黄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284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耳 测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耳温计和红外耳温计的测温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耳温计是属于非接触遥测式的体温测量仪,通常,为了防水或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红外传感器的滤镜,在红外耳温计的探头的前端、对应于探头内红外传感器的位置,一般会设计一个具有高透过率的窗口件,窗口件可以将红外传感器与外界环境相隔离,以保证红外传感器的精度,并且窗口件与红外传感器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热连接,从而使得红外传感器能够透过窗口件侦测到耳膜所发送出的红外辐射,完成体温的测量。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虽然红外传感器和窗口件之间采用导热连接,但是红外传感器和窗口件之间还是存在温差,从而无法消除窗口件的红外辐射影响,并且窗口件的透射率有限,无法达到让红外辐射完全透过窗口件,由此,影响了红外传感器通过侦测红外辐射而产生的信号强度,从而导致红外耳温计的测量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耳温计和红外耳温计的测温方法。
一种红外耳温计,包括:
所述红外耳温计的探头包括:
用于感应窗口件温度、与所述窗口件导热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红外耳温计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获取模块和用于按照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修正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修正后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待检测目标温度的处理模块;所述获取模块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一种红外耳温计的测温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窗口件温度;
按照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修正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对所述修正后的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数字处理,获得待检测目标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窗口件的温度,控制器的获取模块可以获取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获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控制器的处理模块可以按照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修正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修正后的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数字处理,获得待检测目标温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修正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获得精确的体温,提高红外耳温计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外耳温计的探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耳温计和一种红外耳温计的测温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耳温计的探头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红外耳温计的结构如下:
红外耳温计的探头包括:红外传感器101;散热器102,且散热器102与红外传感器101导热连接;位于散热器102前端的窗口件103,窗口件103与散热器102绝热连接;用于感应窗口件103的温度、与窗口件103导热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04,窗口件103用于将散热器102、红外传感器101以及温度传感器104与外界环境相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101可以包括用于感应待检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的热电堆芯片和用于感应环境温度的热敏电阻芯片。热电堆芯片可以将红外辐射转化成电信号(通常是电压信号),通过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热敏电阻芯片可以感受环境温度,并将感受的环境温度通过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输出。
为了防水或者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红外耳温计的散热器102、红外传感器101和温度传感器104,在散热器102的前端可以设置能够透过红外光的窗口件103,窗口件103可以是采用聚丙烯等可以透过10us的红外光的材料制成的薄膜,窗口件103还可以是耳套,优选的,窗口件103可以采用透镜,例如硅透镜、锗透镜、菲尼尔透镜等等。
将窗口件103设置在散热器102的前端,和散热器102之间采用绝热连接,还可以防止探头接触耳朵时的热冲击影响红外传感器101。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04可以是采用接触式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04可以是热敏电阻传感器,可以采用高导热的胶水将温度传感器104粘结在窗口件103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创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创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心跳识别方法以及基于心跳识别的生物识别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