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的换热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3077.3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潭;朱明;孙博;刘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集成 蒸馏 装置 换热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的换热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精馏塔的热交换是通过再沸器和冷凝器实现的,塔顶蒸汽通过冷却系统冷却,塔釜液通过蒸汽加热再沸,大部分能量损失在诸如塔的压降以及通过换热器的温差上。内部热集成精馏塔与传统精馏塔相比,能够有效降低精馏过程的能耗。图1给出了一种塔间透热的内部热集成精馏塔示意图,其中内塔为精馏段,外塔为提馏段,利用压缩机将提馏段顶部气体压缩进入精馏段的底部,令精馏段的压力、温度高于提馏段,精馏段塔底出来的液体经过节流阀减压后进入提馏段的顶部。所谓内部热集成,指的就是精馏段的汽相在上升过程中通过中间的塔壁不断向外塔放出热量,自身则部分冷凝为向下流动的液体形成降膜,从而降低了冷凝器的热负荷;而提馏段的液相在下降的过程中则不断从塔壁吸收热量,部分蒸发为向上流动的气体,从而降低了再沸器的热负荷。
在内部热集成精馏塔中,换热壁是其较传统精馏塔节能的关键部位,位于精馏段和提馏段之间。对换热壁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精馏过程的能量消耗,同时能够促进传热,提高分离效果。因此,对换热壁结构进行设计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的换热壁结构。
专利101010218648.8介绍了一种套筒式内部热集成精馏塔,在精馏段和提馏段间装添填料以增大气液两相传质,但由于其换热壁表面无挡流板结构,传热面积较小,精馏段和提馏段间换热不充分,能量利用率较低。本课题组之前设计的两侧设有挡流板并开孔的换热壁结构,在提馏段一侧液相流量较大时,气相并不能从挡流板下方口排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液传质效率。本发明主要针对传统精馏塔传热面积小以及气液传质不充分等不足进行改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精馏段和提馏段间壁为换热壁;换热壁两侧各设有挡流板26,挡流板26垂直高度为塔高的1/5~1/200,相邻挡流板间距为挡流板高度的2-50倍,挡流板与壁面27夹角不大于60°,精馏段内挡流板和壁面夹角开口向下,提馏段内挡流板和壁面夹角开口向上。
换热壁结构上下两级挡流板位置交错设置:同级相邻挡流板间距为挡流板长度的1/10-9/10,挡流板长度为换热壁宽度或周长的1/10-9/10;长程设置为:上一级挡流板位于换热壁的一端,下一级挡流板位于换热壁的另一端;短程设置是:上一级挡流板位于同级挡流板水平位置的中部,下一级挡流板位于上级挡流板垂直位置的两端。
我们在此特别强调提出挡流板长度,这并非简单的设计,是需要根据气液相流量进行无数次实验得到的,因为在液相流量较大时,较大的挡流板长度可以减缓液相流动速度,而在气相流量较大时,挡流板的长度可以适当减小,从而能够使蒸汽顺利上升,降低液相返混概率。选择适当的挡流板长度对于增大气液相接触时间,提高传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发明采用内部热集成技术的降膜蒸发器,包括精馏段、提馏段、再沸器、冷凝器、节流阀和压缩机。精馏段顶部包括蒸汽出口3和液体回流口4,精馏段底部包括蒸汽进口8和液体出口7,提馏段顶部包括蒸汽出口6和液体进口5,提馏段底部包括液体出口1和蒸汽回流口2。原料液在提馏段底经过再沸器24加热,蒸汽受热沿着塔壁向上流动,并在顶部蒸汽出口6通过压缩机22将其压缩进入精馏段底部蒸汽进口8,使得精馏段的温度和压力高于提馏段。进入精馏段底部的蒸汽在沿着塔壁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壁面温度相对较低,部分蒸汽冷凝并沿着塔壁流下,未冷凝的蒸汽通过出口3在冷凝器23作用部分采出,部分通过回流口4返回精馏塔顶部。精馏塔底部液体从液体出口7流出后首先经过节流阀21降压,再进入到提馏段顶部液体进口5,进入提馏段顶部的液体在沿着塔壁下降的过程中受热部分蒸发为气体,重新通过蒸汽出口6进入压缩器22被压缩入精馏塔底部,未蒸发的液体部分采出,部分经过再沸器24重新变为蒸汽进入精馏塔。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合内部热耦合技术,通过改变换热壁结构,增大液相和气相的流动距离以及接触时间,提高气相沿塔壁向上流动效率,不仅能极大地减少能量损失,有效降低精馏过程的能耗,而且能增大两相间的传热传质,提高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并排式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图。
图2为并排式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换热壁结构(长程)。
图3为并排式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换热壁结构(短程)。
图4为并排式内部热集成降膜蒸馏装置换热壁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