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纤维基布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3923.1 | 申请日: | 201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泉;潘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展宏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 | 分类号: | D04H1/42;D04H1/4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余华康 |
地址: | 31123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皮 纤维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纤维基布生产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纤维基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皮革下脚碎料提取的短纤维制成的制品,因受其纤维短及生产工艺的局限,未能充分利用原皮纤维自身的优质特性,使得产品在透气性、强度等物性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2mm以下的短纤大多只是作为填充料使用。为此需要改进制造工艺的综合解决,以还原其纤维的优良品性,制作出优纤优质的皮纤维基布,更加服务好人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工艺问题,提供一种长度小于2mm不可交织的皮纤维与长短不一的皮纤维经气流成网利用创新工艺进行热交织制成皮纤维基布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皮纤维基布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皮块开纤,将碎皮料经物化处理成0.1mm—40mm长短不一的皮纤维。
b.纤维成网,将0.1mm—40mm长短不一的皮纤维经气流针布棍分梳后气流成网,再经高温高压喷丝在各层皮纤间或表面喷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混梳后通过气流成网,辅成30—800克/平方米重的网。
c.皮纤辅成的网通过高温高压汽(气)刺(干法),利用汽(气)刺热能及高速喷射使单根纤维膨胀分解成多根纳米级纤维,纤维表面被软化,单根纤维与单根纤维热交络形成高密度、高透气、高强度、外观无刺痕、手感好的优质基布;或者通过高温高压水刺(湿法),利用其热能使纤维软化,增加纤维形态卷曲度及自粘度,提高其饱和度并交织形成高强度、手感好的基布。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经高压喷丝在各层皮纤间或表面喷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在于优化皮纤网的物性。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酯、改性聚酯、尼龙6、尼龙66、粘胶、PP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皮纤维基布由至少两层皮纤维辅成的网热交制成。作为改性各层皮纤辅成的网内外表面还可以经高压喷丝口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以提升其粘度、密度、弹性、吸湿性、透气性、强度、抗菌、抗紫外线、触感等内在的性能。
本发明制得的基布,因工艺采用先进的高温高压汽(气)刺或高温高压水刺性使得纤维形态改良,纤维与纤维自粘热交络,采用高压喷丝喷有功能辅助材料用来改性,提高其内外物性,应用领域广泛。经处理后可用于制鞋、服装、箱包、沙发、家俱、内饰、工业用保温、过滤等多领域。各项物性与真皮相近或有提高,成品密度均匀一致,卷材利用率达95%以上。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以进一步利用制革工业中的边角废料,形成资源循环再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皮纤维这一天然宝贵资源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皮纤维基布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皮块开纤,将碎皮料经物化处理成0.1mm—40mm长短不一的皮纤维;b.皮纤维成网,将0.1mm—40mm长短不一的皮纤维经气流及针布棍分梳后气流成网再经高压喷丝在各层皮纤间或表面喷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混梳后通过气流成网,辅成30—800克/平方米重的网,高分子聚合物为聚酯、改性聚酯、尼龙6、尼龙66、粘胶、PP中的一种或几种;c.通过高温高压汽(气)刺(干法),利用汽(气)刺热能高速喷射使单根纤维膨胀分解成多根纳米级纤维,纤维表面被软化,单根纤维与单根纤维热交络形成高密度、高透气、高强度、外观无刺痕、手感好的优质基布。其中皮纤维基布由至少两层皮纤辅成的网热交制成,作为改性各层皮纤辅成的网内外面还可以经高压喷丝口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以提升其粘度、密度、弹性、吸湿性、透气性、强度、抗菌、抗紫外线、触感等内在的性能。
其工艺流程为:开纤—气流分梳—针布梳理—混梳—气流成网—高温高压喷丝—气流成网—高温高压喷丝—高温高压汽(气)刺—冷却干燥—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展宏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展宏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