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防滑差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4313.3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博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防滑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程机械和机车等上的差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汽车上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在现有技术中,最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开放式差速器,开放式差速器的大体结构包括外壳和差速器壳体,安装在外壳内的行星齿轮,两半轴齿轮,行星齿轮与两半轴齿轮啮合,壳体驱动行星齿轮公转,行星齿轮公转带动半轴齿轮转动,行星齿轮自转使两半轴齿轮实现相对转动提供差速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出现了一种托森差速器,普遍使用在一些高档汽车上。
托森差速器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托森差速器具有双蜗轮、蜗杆的结构,正是蜗轮、蜗杆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但上述结构的差速器,仍然具有如下不足:
1、结构复杂,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2、蜗杆结构扭矩单向传递的特点,局限于蜗杆自身的锁紧系数,而锁紧系数是一个介于0-1之间的可以调节的值,这就决定了蜗杆结构的差速器不可能完全实现100%的防滑,并且防滑功能越强,结构强度要求就越高,结构越复杂,动态反应越迟缓,实现起来就越困难。
而现有技术中另外所普遍使用的一种防滑差速锁,例如伊顿差速锁,虽然能够实现100%防滑的效果,但其是通过感应滑动来锁定差速器的行星齿轮制止滑动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其具有反应速度慢、锁定过后无法实现差速功能的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械防滑差速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差速器中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对材料要求比较高,和不能实现100%防滑的技术问题,同时具有反应速度快,防滑的同时不影响差速功能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机械防滑差速器,包括外壳,第一输出半轴、第二输出半轴,与第一输出半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输出半轴齿轮,与第二输出半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半轴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主动旋转件,所述主动旋转件可为齿轮或链轮或皮带轮,所述主动旋转件受外力驱动,所述主动旋转件上设置有主行星齿轮,主行星齿轮贯穿设置在主动旋转件上;
在主行星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主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一副行星齿轮和第二副行星齿轮,第一副行星齿轮的轮缘和第二副行星齿轮的轮缘在主行星齿轮轴向的垂直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行星齿轮的直径;
与所述第一副行星齿轮啮合有第一传动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副行星齿轮啮合有第二传动行星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行星齿轮与第一输出半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行星齿轮与第二输出半轴齿轮啮合;
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半轴托架和第二半轴托架,第一副行星齿轮和第一传动行星齿轮分别通过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半轴托架内,第二副行星齿轮和第二传动行星齿轮分别通过齿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二半轴托架内;
第一输出半轴贯穿且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第二输出半轴贯穿且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
所述主动旋转件分别与第一半轴托架和第二半轴托架接触,且在所述主动旋转件的两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榫,卡榫突出主动旋转件的表面,且深入至半轴托架上开设的卡榫槽内;
主动旋转件的旋转轴向、半轴托架的旋转轴向和输出轴的旋转轴向相互重合。
所述主行星齿轮贯穿设置在主动旋转件上是:主行星齿轮的轴向与主动旋转件的旋转轴的轴向垂直,主行星齿轮的轮缘突出于主动旋转件的表面。
所述主行星齿轮贯穿设置在主动旋转件上是:主行星齿轮的轴向与主动旋转件的旋转轴的轴向在空间上具有角度,且主行星齿轮的轮缘突出于主动旋转件的表面。
所述主行星齿轮为两个,两主行星齿轮的尺寸不同,其中一个主行星齿轮与第一副行星齿轮啮合,另一个主行星齿轮与第二副行星齿轮啮合,或主行星齿轮为一个,第一副行星齿轮和第二副行星齿轮绕主动旋转件的旋转轴的公转半径不同。
所述主行星齿轮、第一副行星齿轮、第二副行星齿轮、第一传动行星齿轮、第二传动行星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第二传动锥齿轮、第一输出半轴齿轮和第二输出半轴齿轮均为锥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博,未经肖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4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