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4850.8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礼;张晓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9/38;C21D9/3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驱动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轧机的驱动辊通过自身的驱动齿与动力电机连接,承担着整个辊系的驱动任务。
现有的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是整体热处理的深淬透性驱动辊,热处理后驱动齿硬度与辊身硬度相同(58~60HRC),驱动齿的强度偏高而抗冲击性能不足。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如遇到钢带断裂以及其它故障时需紧急停车,停车时整组轧辊产生的瞬间惯性以及断裂钢带对轧辊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驱动辊的驱动齿部位,产生极大的扭矩,很容易导致驱动辊发生断齿现象而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齿抗冲击性高的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是驱动齿是驱动辊与轧机动力传递系统连接的唯一部位,是轧辊受冲击力最大的地方。对于整体热处理的深淬透性驱动辊,因轧辊淬透性较高,驱动齿硬度基本同驱动辊辊身保持相同的硬度,达到56~60HRC,冲击功仅为12J。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驱动辊成品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增加一道驱动齿局部高温回火工艺。
本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
I 将驱动辊在980~1080℃盐浴炉中保温40~50分钟后,吊入温度为20~80℃的淬火油冷却,轧辊冷却到120℃以下。
II 随后把驱动辊放在510℃~600℃的硝盐炉中回火三次,每次保温3.5~5小时。前两次回火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轧辊温度冷却到低于60℃后,进行下一次回火;第三次回火后在淬火油中冷到室温(一般不高于40℃)。三次回火后二中间辊驱动齿硬度为58~60HRC。
III 对回火后的轧辊的驱动齿进行局部高温回火,将驱动齿全部浸入560~680℃的硝盐炉中保温1~4小时后油冷,轧辊冷却到40℃以下。
本轧机驱动辊与驱动齿的热处理方法,在驱动辊成品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增加一道驱动齿局部高温回火工艺,将驱动齿硬度调整到30~48HRC,在不影响驱动辊辊身硬度均匀性、驱动齿强度、耐磨性的前提条件下,可有效提高轧辊驱动齿的抗冲击性能。发明人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以后,杜绝了驱动辊在使用过程中因驱动齿断裂而导致轧辊报废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处理的是森吉米尔轧机所用φ173mm的驱动辊6支,材质为X63CrMoV51。
本实施例为下述依次的步骤:
I 将6支驱动辊在1030℃高温盐浴炉中保温45分钟后,吊入温度为50℃的淬火油冷却到120℃。
II 随后把驱动辊放在560℃的硝盐炉中回火三次,每次保温3.5小时。前两次回火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到60℃后进行下一次回火;第三次回火后在淬火油中冷却到室温。经检测,三次回火后二中间辊驱动齿硬度为58~60HRC。其中1支驱动辊留作解剖试验,试样编号为1。
III 对其余5支轧辊的驱动齿进行局部高温回火,即将驱动齿全部浸入630℃的硝盐炉中保温2小时后油冷,冷却到40℃。
IV 驱动齿局部回火后,留1支进行解剖试验,试样编号为2。
其余4支驱动辊在ZR22B52型森吉米尔轧机上试用,轧制钢材为不锈钢。
对其中2支进行了解剖试验,试验数据见表1:
表1
4支驱动齿经局部高温回火处理的驱动辊,在试用过程中经历了断带、紧急停车等生产事故,没有发生轧辊驱动齿断裂现象,均由φ173mm磨损到最小直径φ170mm正常报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4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