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4918.2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27/02;F16K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魏晓波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调节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通常设置电动阀。处于制冷模式时,电动阀将来自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节流降压后导向室内换热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来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节流降压后导向室外换热器。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电动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电动阀10具有外壳101以及阀座105,外壳101的内部设置转子装置、丝杆103、螺母104,丝杆103的上端与转子装置的磁转子102连接,丝杆103的下端连接阀针部件106,丝杆103的外螺纹和螺母104的内螺纹构成螺纹副。如图1所示,阀座105的轴向通孔中插有阀座芯107,阀座芯107的下端与阀座105焊接固定,阀座芯107的上端延伸一定长度,以供阀针部件106贯穿。转子装置驱动丝杆103转动,在螺纹副作用下,带动阀针部件作轴向直线运动,则阀针相对于阀座芯107下端的轴向通孔轴向移动,以控制阀口开度大小,从而实现控制流经阀口冷媒流量的功能。
图1中电动阀10上连接有供冷媒流动的第一接管30和第二接管20。阀座105为筒状,其底部开设通孔,阀座芯107下端形成两级台阶,阀座105通孔的周壁卡接于第一台阶处,并焊接固定;第一接管30的上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面处,并焊接固定,第一接管30的上端面与阀座105的下端面(通孔的周壁附近)在径向上错开。则第一接管30的上端面与阀座芯107贴合部位的焊缝并不能遮蔽阀座105与阀座芯107配合部位的焊缝。由于阀座105为薄壁件,阀座105与阀座芯107焊缝长度较短,故阀腔中冷媒沿该焊缝泄漏至外部的几率较高,影响了电动阀的性能。
因此,如何改进电动阀和接管的焊接结构,提高密封性,防止外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阀装置,该电动阀装置中,接管和阀座的焊缝可以阻挡自阀座与阀座芯之间焊缝渗透出的冷媒外漏,提高电动阀装置的密封性。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阀装置,包括电动阀和与其连接的第一接管,所述电动阀具有阀座和阀座芯,所述阀座芯插入所述阀座的轴向通孔中形成阀口,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阀口连通,所述阀座芯的外周壁与所述轴向通孔的周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接管的上端与所述阀座底部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上端的内周壁与所述阀座芯下端的外周壁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竖直延伸,且其整体上端面与所述阀座底部的下端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管的上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的上端面与所述阀座底部的下端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阀座芯的外周壁依次设有向下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阀座焊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处,所述第一接管焊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处。
优选地,所述阀座轴向通孔的边缘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弯折边,所述竖直弯折边与所述第一接管的外周壁焊接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装置,其第一接管的上端与阀座底部焊接固定,形成的焊缝可以阻挡自阀座与阀座芯之间焊缝渗透出的冷媒外漏,提高电动阀的密封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接管的上端具有向外延伸的弯折边,弯折边的上端面与阀座底部的下端面贴合并焊接固定。弯折边的设置加长了第一接管与阀座底部下端面焊缝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冷媒外漏的路径,因此,该结构中的电动阀具有更为良好的防外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电动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电动阀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电动阀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电动阀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电动阀装置,该电动阀装置中,接管和阀座的焊缝可以阻挡自阀座与阀座芯之间焊缝渗透出的冷媒外漏,提高电动阀装置的密封性。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4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