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00MPa 级热强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5665.0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军;周中波;白钰;刘娣;王幸运;田军强;薛祥义;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16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100 mpa 级热强 钛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钛合金,尤其是一种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作为一种轻金属合金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韧性、耐腐蚀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飞机机体结构件及其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且随着航空航天器设计技术的发展,对高性能钛合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航空航天飞行器中钛合金的用量已经成为衡量其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热强钛合金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中,对室温及高温强度有苛刻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热强钛合金主要为TC11钛合金,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表1-1、TC11钛合金零件室温力学性能指标
表1-2、TC11钛合金零件高温力学性能指标
然而,随着发动机高推比的发展需求,要求热强钛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σb≥1100MPa、500℃高温抗拉强度σb≥780MPa,TC11钛合金已难以满足设计及制造需求,限制了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使用比例,急需发展新型热强钛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一种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500℃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
Al:5.8-7.2%;Mo:2.8-3.8%;Nb:1.6-2.5%;Zr:1.6-2.5%;Si:0.20-0.30%;其余为Ti。
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述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组分含量进行混料,使用压力机及模具压制为电极块;
2)采用真空等离子焊、氩气保护等离子焊或真空电子束焊,将压制好的电极块组焊为长条状电极;
3)用步骤2)制得的条状电极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熔炼,获得一次锭;
4)将一次锭倒置并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二次熔炼获得二次锭;
5)将二次锭倒置并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三次 熔炼,获得铸锭;
6)将铸锭冷却到200℃以下出炉。
以上步骤3)中,熔炼电流5~12KA,熔炼电压控制在26~45V。步骤4)中,熔炼电流6~15KA,熔炼电压控制在26~45V。步骤5)中,熔炼电流6~20KA,熔炼电压控制在26~45V。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钛合金所制备的钛合金零件室温强度、高温强度等性能明显高于目前使用的TC11热强钛合金,同时采用本发明的钛合金零件塑性、冲击等性能与TC11热强钛合金在一个数量级别。并且,在保证性能优异的同时,本发明的钛合金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1100MPa级热强钛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包含以下组分:Al:5.8-7.2%;Mo:2.8-3.8%;Nb:1.6-2.5%;Zr:1.6-2.5%;Si:0.20-0.30%;其余为Ti。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300公斤级别Ti-6.5Al-3.5Mo-2Nb-2Zr-0.25Si钛合金制备:
(1)配料及电极压制:
按照名义成分(即6.5%Al;3.5Mo;2Nb;2Zr;0.25Si;其余为Ti),选用一级小颗粒海绵钛、Al-Mo中间合金、Ti-Nb中间合金、Ti-Si中间合金、纯金属Zr,混料300Kg,用压力机压制成单块重量为10Kg的块状电极。
(2)电极制备:
采用氩气保护等离子焊机将压制好的电极块组焊成长条状电极。
(3)制备一次锭
用上一步制得的电极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熔炼获得一次锭,熔炼电流5KA,熔炼电压控制在26V。
(4)制备二次锭
将一次锭倒置并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二次熔炼获得二次锭,熔炼电流7KA,熔炼电压控制在30V。
(5)制备铸锭
将二次锭倒置并作为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三次熔炼获得成品铸锭,熔炼电流9KA,熔炼电压控制在32V。
(6)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5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