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机缓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5826.6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攀;洪浩;王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缓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恒速缓降升降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升降机中,尤其是风塔的升降机,在升降机运行中发生停电或其他故障时,所述升降机的轿厢很有可能停在非平层的位置,所以人员就会被困在轿厢中,这时需要通过人为方式释放升降机中的主机抱闸,利用轿厢自重滑降到底层,实现人员救援。
在轿厢下滑过程中,为了让轿厢下滑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人员及设备安全,要求轿厢的下滑速度在安全的速度以下。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机械式的摩擦装置实现以上要求。即当主机抱闸被松开时,轿厢会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滑,随着轿厢的速度加大,摩擦装置的摩擦力增加。当所述重力与摩擦力相等时,轿厢恒速下降。
采用这种下降方式时,由于当轿厢接近空载时,下降速度比较慢,因此实现人员救援的时间过长;而当轿厢接近满载时,可能无法实现所述重力与摩擦力相等,并且下降速度比较快,所以会带来安全隐患。若此时再利用抱闸减速,会加剧抱闸部件的磨损,因而缩短抱闸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升降机的缓降操作中下降速度慢和下降速度不稳定,而且对升降机的轿厢负载有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升降机缓降装置,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检测和控制一电动机中交流电,从而实现电动机的匀速运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机缓降装置,其特点是所述升降机缓降装置包括:一电动机,通过所述升降机的运动产生交流电;一整流单元,用于将所述电动机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一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以及一放电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放电;
其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中还预设有一阈值电压,当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阈值单元,所述放电单元将所述直流电放电。
较佳地,所述升降机缓降装置还包括一开关单元,用于开启或关断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整流单元之间的连接通路。
较佳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一电压采样模块,用于采样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一电压比较模块,预设有一阈值电压并用于比较所述阈值电压和所述直流电的电压;
其中当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大于所述阈值电压,所述电压比较模块控制所述放电单元将所述直流电放电。
较佳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用于滤除所述直流电中的电流或电压波动的一滤波模块。
较佳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的所述直流电的电压的一第一稳压模块。
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一放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放电;一驱动保护模块,用于限制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输出至所述放电模块的电流。
较佳地,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电压的一第二稳压模块。
较佳地,所述整流单元具有一第一输出端和一第二输出端,所述放电模块包括一电阻以及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电阻、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开关晶体管依次电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还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升降机缓降装置通过检测和控制一电动机中交流电,从而实现电动机的匀速运动,因此在升降机故障停机时,无论轿厢负载轻重,均可达到恒速下降,从而使救出过程安全平稳,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救出时间过长、轿厢重载时的安全隐患以及使用抱闸导致的抱闸寿命缩短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升降机缓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机缓降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机缓降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升降机缓降装置的结构图,其中包括一电动机1、一整流单元2、一电压检测单元3以及一放电单元4。
其中所述电动机1通过所述升降机的运动产生交流电,即当所述升降机下降时,通过带动所述电动机1的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电动机1产生交流电。
所述整流单元2用于将所述电动机1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所述整理单元可以采用全桥整流或半桥整流等方式来实现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频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5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