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6040.6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斌;杨晖;段素丙;魏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散射 信号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造q,θ为所要模拟的光路中散射光信号的散射角,取值θ为π/2,θ/2即π/4;通过“Pi Divided by 2”控件和“Divide”控件构造出π/4,然后通过sin函数构造然后通过“Compound Arithmetic”控件构造再通过“Divide”控件除以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构造出即构造出q;
步骤S2、通过“Power of x”控件,由q构造q2,其中x取值为2;
步骤S3、通过“Compound Arithmetic”控件,将2、q2、T、kB相乘,构造2q2TkB;
步骤S4、将2q2TkB除以3πrη得到2Dq2;通过“Compound Arithmetic”控件、“Divide”控件构造2Dq2;
步骤S5、构造S(ω),包括:(1)构造ω,由内层FOR循环的迭代次数i减去采样点数1000,再乘上0.001π,得到每次循环对应的频率分量ω然后通过“Power of x(x取值为2)”控件由ω构造ω2;(2)将2Dq2引入FOR循环内部,通过“connect wire”实现;(3)通过“Divide”控件、“Add”控件构造出
步骤S6、构造bi,构造bi的关键点是构造yi,yi是满足二自由度的x2分布,即f(y)=(1/2)exp(-y/2);通过“Random number”控件和“Natural logarithm”控件构造yi,进而构造bi;
步骤S7、构造I(t),I(t)的构造步骤包括:(1)构造θi,θi满足[0,2π]上的均匀随机分布;由“Random number”控件乘以2π得到;
(2)构造ωt,方法是由步骤S5构造出的ω乘以内层FOR循环的迭代次数i;
(3)将步骤S6构造出的bi与cos(ωt+θi)相乘,得到每个点的频率分量,再由外层FOR循环计算采样点数,得到模拟动态光信号I(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采用基于图形化编程的LabVIWE开发环境,借助LabVIWE提供的丰富控件,完成动态光信号的模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LabVIWE所具有的自相关和曲线拟合节点,特别适合对动态光信号进行分析计算时使用,颗粒的粒度通过散射光信号自相关函数的相关时间求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采样两层FOR循环,内层循环采集各个频率分量对模拟动态光信号的贡献,外层循环计算采样点数;在外层循环输出端输出以信号各个采样点为元素的数组,进行后续信号处理。
5.一种动态散射光信号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移位寄存器控件、正弦函数计算控件、四变量相乘复合运算控件、求取变量幂的控件、自然对数控件、余弦函数计算控件、随机数生成控件、波形图表控件,以及自相关运算控件;
所述移位寄存器是成对出现的,分布在内层FOR循环的左右两端;右边的移位寄存器存储本次循环得到的数值,并在下一次循环开始时把它传送到左边的移位寄存器;所述正弦函数计算控件用来构造散射光波矢量q;所述四变量复合运算控件用来进行乘法运算;所述变量幂控件完成求散射光波矢量q平方的运算;所述自然对数控件用来构造满足二自由度的x2分布;所述余弦函数控件用来构造bi;所述随机生成控件产生随机数,并与2π相乘,再除以内层FOR循环次数,来构成ωit,ωit为随机信号的一个频率分量;波形图表控件,用来在前面板显示生成的模拟随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0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模型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 下一篇:带计量装置的废气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