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抗冬瓜的选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86672.2 申请日: 2011-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2283107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1
发明(设计)人: 谢大森;何晓明;彭庆务;刘文睿;赵芹;姜丽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1/04 分类号: A01H1/04;A01H3/00;A01C1/00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抗 冬瓜 选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冬瓜的选育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珠三角地区气候条件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抗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的多抗冬瓜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冬瓜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300万亩,冬瓜产品对于调节我国蔬菜周年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冬瓜主要分布在我国、印度、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遗传背景狭窄,抗性资源十分贫乏。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等冬瓜病害的普遍流行,制约着冬瓜的生产,因而制定一套抗病冬瓜的高效、快捷的选育方法,对提高冬瓜育种水平和扩大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适应珠三角地区气候条件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多抗冬瓜的选育方法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珠三角地区气候条件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多抗冬瓜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抗冬瓜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种子处理:珠三角气候地区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取冬瓜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2)    人工接种病菌:取步骤(1)处理后的种苗,人工接种枯萎病、疫病和病毒病, 

(3)    一次筛选:取步骤(2)接种病菌后的种苗,淘汰发病株,选留抗病株;

(4)    二次筛选:将步骤(3)获得的抗病株于珠三角气候地区的6月上旬定植大田,继续淘汰发病株,未发病单株自交留种;

(5)    翌年将上年获得的多抗单株的种子重复步骤(1)-(4)的筛选工作,获得稳定的多抗单株。

上述多抗冬瓜选育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    种子处理:珠三角气候地区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取冬瓜种子用10%-15%质量比的Na3PO4溶液对种子消毒15-25min,再用50-55℃温水浸种8-12h,洗净后在28-32℃条件下催芽;

(2)    人工接种病菌:取步骤(1)处理后的种苗,人工接种枯萎病、疫病和病毒病, 

枯萎病接种方法:取胚根长0.5-1.5cm的萌发种子,损伤胚根,在浓度为5×106-10×106个孢子/ml的枯萎病病菌液中浸泡30-40min

疫病接种方法:取第2-3真叶期的种苗,伤根法浇灌或叶面喷施疫病病菌孢子,接种浓度为1×102-2×102个孢子/ml;

病毒病接种方法:取第2-3真叶期的种苗,用病毒液涂擦胚芽叶片;

(3)    一次筛选:取步骤(2)接种病菌后的种苗,1周后连续20天调查,淘汰发病株,选留抗病株;

(4)    二次筛选:将步骤(3)获得的抗病株于珠三角气候地区的6月上旬定植大田,继续淘汰发病株,未发病单株自交留种;

(5)    翌年将上年获得的多抗单株的种子重复步骤(1)-(4)的筛选工作,获得稳定的多抗单株。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使用本发明的冬瓜选育方法,具有快捷、效果稳定、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以快速得到对多种病害具有抗性的冬瓜,选育成功率高,对提高冬瓜产量、扩大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播种期与枯萎病发生的关系图。

图2为不同播种期与疫病发生的关系图。

图3为不同播种期与病毒病发生的关系图。

图4为不同播种期人工接种病毒发病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1、播种时期的筛选

1.1实验材料:取三水黑皮冬(B94)、台湾小冬瓜(B214)、东莞黑皮冬瓜(B218)、广利粉皮冬瓜(P33)的种子,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

1.2播种时期方案:取上述各品种的冬瓜种子,于2月上旬、3月上旬、4月上旬、5月上旬分别播种。设3次重复,每重复50株苗。实验地点: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播种前,种子先经过下述1.3、1.4步骤的处理。

1.3种子处理:用10%Na3PO4溶液对种子消毒10min,再用50-55℃温水浸种10h,洗净后在28-32℃恒温条件下催芽。

1.4人工接种病菌:取处理后的种苗,分别人工接种枯萎病、疫病和病毒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