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6930.7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龙;马伟斌;廉永旺;李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D9/02 | 分类号: | F03D9/02;F22B33/18;F01K11/02;F24J2/06;F25B27/00;C02F1/16;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蓄热 新能源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岛、海岸以及偏远地区,输送电成本高,淡水资源贫乏,极大制约生产、生活以及国防建设。在海岛,如果采用运输方式,包括运输淡水、燃油等方式,成本高昂,时间花费长,人员、船只等风险较高;在人烟稀少的海岸和偏远地区,安装输送线路成本高,维护费用、折旧费用等也相对昂贵,影响因素(天气、环境、生物等)多。因而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利用新能源独立产生电力和淡水的解决方案,为生产、生活和海防建设作出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利用新能源,实现独立发电、制淡和制冷,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装机容量从而减少初期投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包括新能源产出单元和能源转化利用单元,还包括高温蓄热锅炉;
所述新能源产出单元,包括风力发电系统;
所述高温蓄热锅炉,其锅炉内装有高温相变介质,包括安装于锅炉内上部位置的蒸汽发生器和安装于锅炉内下部位置的电加热元件,该锅炉内部还设有隔离层将所述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进行倾斜隔离,且所述隔离层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出口;
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相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与能源转化利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新能源产出单元还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所述高温蓄热锅炉内部的下部位置还设有换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输出端与换热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槽式聚光系统、塔式或者菲涅尔透镜聚光系统。
优选地,所述能源转化利用单元中包括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该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通过开关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能源转化利用单元中包括多效吸收式制冷机,该多效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开关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能源转化利用单元中包括汽轮机,以及与汽轮机连接的发电机和/或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汽轮机通过开关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温蓄热锅炉内的上部位置还安装有过热器,该过热器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和能源转化利用单元之间。
优选地,所述高温蓄热锅炉的外部还设有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与所述高温蓄热锅炉内部的蒸汽发生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可以减小风电装机量,降低投资成本,有利于推广使用;在空载使用时的风电富余部分转化为热能,进一步换热进行高温海水淡化进行储存,对比蓄电、蓄热扩容,其建造或者安装成本、维护成本都大幅度降低,安全稳定性提高;将电加热、蒸汽发生单元、过热单元等集成在一个炉体内,系统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采用相变蓄热方式,其蓄能密度增加,延长恶劣天气时的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独自供能时间,有效减少能源运输量和成本。本次发明最大有益使用地为海岛地区、海岸和偏远地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能源产出部分; 2、高温蓄热锅炉;
3、能源转化利用部分; 4、太阳能集热系统;
5、换热器; 6、电加热元件;
7、隔离层; 8、蒸汽发生器;
9、汽轮机; 10、多级闪蒸海水淡化系统;
11、发电机; 12、多效吸收式制冷机;
13、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 14、过热器;
15、风力发电系统; 16、开关阀
17、流量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高温蓄热型新能源利用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能源产出单元1、高温蓄热锅炉2、能源转化利用单元3。各个部分分别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FT基板、显示装置
- 下一篇:双层排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