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用胶条排序耙式布料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7979.4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雄;李军;赵明君;常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26 | 分类号: | B65G4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色金属 电解 阴极 板用胶条 排序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装备,特别涉及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粘边贴条机的胶条排序耙式布料器,属有色金属电解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为了提高有色金属电解的电效率,延长电解阴极板的使用寿命,方便电解有色金属的机械化剥离,阴极板左右两侧需要粘贴绝缘胶条。目前,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的粘边贴条工作大多由人工完成,需要不断搬运翻转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不仅生产效率低、粘贴成本高,而且极易造成极板的损坏,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电解设备及工艺无法相匹配,限制了企业的产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有色金属阴极板粘边贴条机用胶条自动排序耙式布料器,提高生产效率高,降低粘贴成本。
本发明由进料器1、胶条换向工作腔3、耙料器4、胶条翻滚装置5、胶条输出机构6和注胶器7组成,进料器1入口处设有方便大量胶条装入的开口、出口处设有方便一定量胶条通过的出口通道,胶条换向工作腔3入口处设有与进料器1的出口通道相适应的入口通道、出口处设有一段胶条定向输送通道,进料器1与胶条换向工作腔3通过进料器1的出口通道及胶条换向工作腔3的入口通道连为一体,可定向转动的耙料器4设于胶条换向工作腔3内,胶条翻滚装置5设于胶条换向工作腔3底部,胶条输出机构6和注胶器7设于胶条定向输送通道出口处。进料器1与胶条换向工作腔3之间还可设置胶条流速控制装置2(根据沾边贴条的具体工艺可以选用、也可以不选用胶条流速控制装置)。
所述耙料器4上设有1~6个耙料装置(具体数量和间距根据胶条的长度确定),每个耙料装置上设有1~30个耙爪(耙爪的形状及尺寸由胶条的形状及尺寸确定,其具体数量及在耙料装置上的分布规律由沾边贴条系统的生产率确定)。
所述胶条输出机构6上设有常闭式胶条夹持机构,常闭式胶条夹持机构通过重物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实现输出胶条的保压定位夹持。
所述注胶器7可在其导轨上往复运动,注胶器7内设有可往复运动以实现注胶和吸胶的注胶活塞,通过注胶器7和注胶活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注胶和吸胶,调节注胶器7的往复运动速度和注胶活塞移动速度,可控制注胶量。
所述耙料器4、胶条翻滚装置5、胶条输出机构6、注胶器7及注胶活塞的运动通过电力、气力、液力、电气结合或电液结合的方式驱动,其运动速度可无级调节。胶条翻滚装置5的转速由耙料器4的转速和沾边贴条系统的生产率确定。
所述的耙式布料器中进料器1、胶条流速控制装置2、胶条换向工作腔3及胶条定向输送通道的几何形状及尺寸由胶条的几何形状及尺寸确定。整个耙式布料器的总体尺寸,可根据胶条长度和具体工作要求确定。
本发明通过各部分的协调工作,实现了胶条排序换向和注胶的自动化,改变了当前一般情况下胶条只能由人工排序换向、注胶的现状,在有色金属电解领域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较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对提高有色金属电解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器、2-胶条流速控制装置、3-胶条换向工作腔、4-耙料器、5-胶条翻滚装置、6-胶条输出机构,7-注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参见图1-2,该有色金属电解阴极板用胶条排序耙式布料器由进料器1、胶条流速控制装置2、胶条换向工作腔3、耙料器4、胶条翻滚装置5、胶条输出机构6和注胶器7组成,进料器1入口处设有方便大量胶条装入的开口、出口处设有方便一定量胶条通过的出口通道,胶条换向工作腔3入口处设有与进料器1的出口通道相适应的入口通道、出口处设有一段胶条定向输送通道,进料器1与胶条换向工作腔3通过进料器1的出口通道及胶条换向工作腔3的入口通道连为一体,可定向转动的耙料器4设于胶条换向工作腔3内,胶条翻滚装置5设于胶条换向工作腔3的底部,胶条输出机构6和注胶器7设于胶条定向输送通道出口处。胶条流速控制装置2设于进料器1与胶条换向工作腔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7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抄料板可拆卸式实验滚筒装置
- 下一篇:气动压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