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天然纤维的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9750.4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龙家杰;肖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94 | 分类号: | D06P1/94;D06P1/16;D06P1/38;D06P3/00;D06P5/02;D06P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流体 天然纤维 染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的天然纤维染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采用分散活性染料对天然纤维实行染料上染与固色反应分别进行的染色方法,属纺织染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流体介质,以其代替传统水浴对纤维纺织品进行染色加工,具有环保、清洁生产的特点,以及突出的节能降耗效应,对改变传统纺织印染行业对水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合成纤维纺织品如涤纶、锦纶、醋酯、腈纶,以及传统水浴难染色的丙纶等,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采用疏水性分散染料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然而,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亲水性天然纤维,如棉、真丝、羊毛等纤维纺织品的超临界CO2流体染色,至今仍存在较多尚需解决的技术性难题(参见文献: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前景[J].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2004(3):15-27)。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利用不同手段从不同的技术途径及方法,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参见文献:Dyeing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extilveredlung,28(3) (1993),pp.38-40;Dyeing of modified cotton fibres with disperse dyes from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Lewis J Soc Dyers Colour 114 5/6 (1998), pp. 169–173;Dyeing natural fibres with disperse dye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ext Res J. 64 7 (1994), pp. 371–374;真丝织物的TCT改性及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染色[J].丝绸,2005(7):32-34; Dyeing wool without water—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supercritical CO2. In: Wenclawiak B, Padberg S, editors.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Extraction for Sample Preparation–SFE–(X)SE–SPME—Book of abstracts 1999. Siegen: University GH of Siegen; 1999. p. 29–30;DE 39 06 724 A1;WO 01/04410 A1)。其中,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染色性能的分散活性染料,是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天然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可行途径之一。分散活性染料的染料母体具有分散染料的疏水性特点,可有效保证染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良好溶解性;同时在其分子结构上连接的反应性活性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天然纤维上的官能团反应,从而实现染料与纤维以共价键结合并固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9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弹性座板的竹木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