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框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0099.2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龚春环;龚春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春环;龚春力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4B1/00;E04B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2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城市空中行人助力轨道交通系统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两种交通方式均存在造价昂贵,结构复杂,投资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等问题。由于投资巨大,造成大多数轨道交通处于政府补贴状态,盈利水平低下。城市交通多元化,合理利用城市有效空间是增强城市交通能力的良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供城市空中行人助力轨道交通系统使用的框架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的高造价,结构复杂,投资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供城市空中行人助力轨道交通系统使用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工程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易操作,建设周期短,不破坏地表,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如附图:由槽钢支撑柱1、扁钢顺梁2、安全护板横梁3、承重主梁4、安全护板顺梁5、安全护板6、轨道系统7、电源线8、轨道车9、屋脊10和彩钢瓦11组成。
在城市交通干线的辅道或人行道两侧,按照一定间距对称打桩或钻孔浇筑钢筋混凝土下预埋件。在工厂制作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包括槽钢支撑柱1、安全护板横梁3、承重主梁4和屋脊10.按照规定尺寸(宽度按辅道或人行道的宽度设计,高度按城市规划设计)将安全护板横梁3铆接在槽钢支撑柱1上,将承重主梁4铆接在槽钢支撑柱1的顶端,将用角钢组成的屋脊10用螺丝连接件固定在承重主梁4的上方,主体框架制作成型。将制作成型的主体框架用吊车竖立在预埋件上,用焊接或螺丝连接件将主体框架固定在预埋件上;将扁钢顺梁2铆接在槽钢支撑柱1的中部,使主体框架联接成为整体。在安全护板横梁3上安装方管型安全护板顺梁5,在安全护板顺梁5上铺设由细木工板组成的安全护板6;在承重主梁4上安装轨道系统7,在轨道系统7的每一组轨道中间安装为轨道车9提供动力的电源线8,在轨道上行驶轨道车9,在承重主梁4上方的屋脊10上安装彩钢瓦11.
安全护板6采用木质细木工板,具有绝缘性能较高和重量轻等优点。
有益效果
1、工程造价低廉。每组钢材(长度6m)重量约为0.50吨,每公里钢材总重约为85吨,每公里框架结构材料造价仅为35-45万元,工程造价之低是地铁轻轨乃至城市立交环路无法比拟的。
2、施工中不破坏环境。由于采用在路旁打桩或钻孔下预埋件的方式施工,不会大面积破坏地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由于作业简单施工进度快,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
3、结构简单易操作。工厂制作主体框架,现场组装成型,无需复杂工序,施工进度快,可操作性强。
4、有效利用城市上层空间。城市交通干线、尤其是辅道及人行道的上层空间未被合理利用。该框架结构合理有效地利用这部分上层空间,为城市交通增添了新的活力。
5、改善地面行人的出行条件,城市更具人性化。该框架结构建在人行道上方,由于上方为彩钢瓦,可为地面行人遮光挡雨,从而改善地面行人的出行条件。
附图说明
附图为该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槽钢支撑柱:是该框架结构的承重主体,为其他构件提供支撑;2为扁钢顺梁:其作用是将由槽钢支撑柱1、安全护板横梁3、承重主梁4和屋脊10组成的主体框架联接为整体;3为安全护板横梁:为安全护板顺梁5和安全护板6提供支撑;4为承重主梁:用于安装轨道系统7和电源线8并为屋脊10提供支撑;5为安全护板顺梁:用于铺设安全护板6;6为安全护板:保护乘员安全,同时使乘员不会在空中而产生眩晕;7为轨道系统:用于运行轨道车;8为电源线:为轨道车9提供动力;9为轨道车:用于载客;10为屋脊:为彩钢瓦提供支撑;11为彩钢瓦:用于防雨雪。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城市交通干线或人行道两侧按照间距6m(选用标准型材长度)打桩或钻孔直径30cm深2.5m(北方孔深过冻层)圆孔,在孔中浇筑钢筋混凝土,在钢筋混凝土上安装30x30x2cm铁板(A3)预埋件并用水准仪操平。
在工厂制作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由槽钢支撑1(选用6m型材)、安全护板横梁3、承重主梁4和屋脊10组成,将承重主梁4垂直铆接在槽钢支撑柱1上,将安全护板横梁3按照城市规划的高度(一般为3.5-4.5m)铆接在槽钢支撑柱1的中上部,将由角钢组合好的屋脊10用螺丝连接件安装在承重主梁4的上方位置,主体框架制作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春环;龚春力,未经龚春环;龚春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复合节能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移动旋转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