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漂活化剂TBCC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0805.3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杰;陈卫建;焦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3/10 | 分类号: | C07D223/10;C07D20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剂 tbcc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TBCC即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氯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是:以4-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溴代、水解、氯化后得到中间体4-氯甲基苯甲酰氯,该中间体和己内酰胺反应生成4-氯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然后,4-氯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和三乙胺反应生成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氯化物。具体分以下几步反应:
第一步:4-溴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在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4-甲基苯甲酸13.62g(0.10mol),NBS(N-溴代丁二酰亚胺)17.82g(0.10mol),BPO(过氧化苯甲酰)1.99g,四氯化碳120mL。室温下充分搅拌均匀后,反应体系升温至回流状态反应4h。反应结束后,用冰水浴冷却反应体系,处理后得到白色固体,用水洗涤固体,烘干,得4-溴甲基苯甲酸白色固体17.96g,收率84%。m.p.225-227℃。
第二步:4-羟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4-溴甲基苯甲酸8.60g(0.04mol),浓盐酸10.50mL和水90mL,搅拌均匀后,反应体系升温至100℃,持续反应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状态,用冰水浴冷却,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抽滤,再用冰水洗涤滤饼,得4-羟甲基苯甲酸的白色固体5.46g,收率90%。m.p.173-175℃。
第三步:4-羟甲基苯甲酸氯化生成4-氯甲基苯甲酰氯、4-氯甲基苯甲酰氯与己内酰胺反应生成4-氯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
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4-羟甲基苯甲酸5.10g(0.34×10-1mol),氯仿40mL,搅拌下缓慢滴加10mL(1.34×10-1mol)氯化亚砜,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6滴DMF,反应体系升温至回流状态,持续反应4h。反应停止后,除去溶剂以及过量的氯化亚砜。得到4-氯甲基苯甲酰氯,直接进入下一步反应。
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己内酰胺3.80g(0.34×10-1mol),氯仿20mL,搅拌溶解。再向其中加入三乙胺3.39g(0.34×10-1mol),充分搅拌均匀后,降温至0-5℃。用20mL氯仿稀释上述反应中得到的4-氯甲基苯甲酰氯,并在0-5℃条件下将其缓慢滴加至反应瓶中。滴加完毕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2h。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得到浅黄色固体,用水、无水乙醇洗涤,再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5.40g,收率60%。m.p.105-107℃。
第四步: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氯化物(TBCC)的合成
在50mL反应瓶中加入4-氯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1.76g(6.630×10-3mol),三乙胺2.03g(0.02mol),乙腈20mL。升温至回流状态反应4h。停止反应,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用乙酸乙酯洗涤,得到产物TBCC2.16g,收率90%。m.p.204-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于各步反应的投料摩尔比分别为4-甲基苯甲酸∶NBS=1∶1、4-溴甲基苯甲酸∶HCl=1∶(3~5)、4-羟甲基苯甲酸∶氯化亚砜=1∶3、4-氯甲基苯甲酰基己内酰胺∶三乙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第一步的反应时间控制在4h,反应温度为溶剂的回流温度即可。其特征在于苄基位溴代反应所用的引发剂BPO的加入量为原料量的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第二步特征在于反应过温度应控制在100℃,反应时间4h为宜,水解时用的酸为盐酸,后处理冷却,抽滤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第三步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时间控制在4-6h,并且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6滴DMF。滴加氯化亚砜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室温,滴加完毕后,须升温至回流状态,并反应2h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得的粗产物应先水洗,再用溶剂重结晶,且重结晶溶剂为乙酸乙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反应过程中使用溶剂为乙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8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