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0914.5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祥;纪历;鲁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41/06;F16C32/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磁悬浮 轴承 线圈 结构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属于磁悬浮技术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常温(200℃以下)磁悬浮轴承的励磁线圈,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而成。目前,高温(200℃至650℃)磁悬浮轴承的励磁线圈也是采用这种工艺来制造,所不同的是采用耐高温的绝缘导线取代漆包线;耐高温的绝缘导线主要有陶瓷绝缘导线和玻璃丝纤维包扎的绝缘导线两种,前者的绝缘层是厚度只有5微米左右的一层绝缘陶瓷,后者的绝缘层是厚度为0.2mm左右的玻璃丝纤维。国外主要用陶瓷绝缘导线,存在的问题是在绕制和使用的过程中,绝缘层容易损坏,而且要求比较大的拐弯半径,导致绕制的励磁线圈体积较大。国内尚不能生产陶瓷绝缘导线,目前主要是采用玻璃丝纤维包扎的绝缘导线,存在的问题是在绕制和使用的过程中,绝缘层也容易损坏,由于玻璃丝纤维厚度为0.2mm左右,导致绕制的励磁线圈体积较大。此外,这两种导线的绝缘层在650℃高温下使用寿命只有2500小时左右,不能满足磁悬浮轴承在高温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的要求;虽然有些绝缘导线在500℃至1000℃的使用寿命远远超过了2500小时,但由于这种导线采用了多层高温绝缘材料,绝缘层的厚度在1mm以上,绕制的励磁线圈体积太大而难以在磁悬浮轴承领域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尺寸小、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包括两层以上的迷宫形励磁线圈,每层迷宫形励磁线圈均采用耐高温金属板材按照线圈走线方向一体加工而成;所述迷宫形励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对应开设有内接头孔和外接头孔,且相邻的两层迷宫形励磁线圈的线圈走线方向相异;各层迷宫形励磁线圈通过连接在相邻两层内接头孔之间的内圈连接柱、连接在相邻两层外接头孔之间的外圈连接柱串接成一体,且内圈连接柱和外圈连接柱间隔设置;所述迷宫形励磁线圈的线圈匝间设置有匝间绝缘体;迷宫形励磁线圈的层间设置有层间绝缘体,且迷宫形励磁线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层绝缘体,而迷宫形励磁线圈的内表面则设置有内层绝缘体。
所述迷宫形励磁线圈为矩形迷宫形励磁线圈或者圆环形迷宫形励磁线圈。
本发明的再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结构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迷宫形励磁线圈的生产——将耐高温金属板材按照逆时针的螺旋线圈走向或者顺时针的螺旋线圈走向分别对应地一体加工成逆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顺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且逆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顺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的两端均分别对应开设有内接头孔和外接头孔;(2)迷宫形励磁线圈结构的组装——首先将步骤(1)获得的逆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和顺时针迷宫形励磁线圈按照需要的层数交替地叠放在一起,且各层迷宫形励磁线圈的内接头孔、外接头孔分别对应地同轴放置,接着交替地采用用于连接相邻两层迷宫形励磁线圈内接头孔的内圈连接柱、用于连接相邻两层迷宫形励磁线圈外接头孔的外圈连接柱将各层迷宫形励磁线圈串接成一体,以获得迷宫形励磁线圈半成品;然后在迷宫形励磁线圈半成品的各层迷宫形励磁线圈的线圈匝间、相邻两层迷宫形励磁线圈层间以及迷宫形励磁线圈半成品的内外表面填充耐高温绝缘材料,最后,将耐高温绝缘材料与迷宫形励磁线圈半成品固化,即可获得迷宫形励磁线圈结构。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励磁线圈为一体加工的迷宫形结构,因此,采用本发明制造的高温磁悬浮轴承励磁线圈,具有工作寿命长、耐高温、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迷宫形线圈和绝缘材料整体封装图;图1b是图1a中的A-A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层顺时针矩形迷宫形线圈,可用于径向磁悬浮轴承;
图3为本发明的单层逆时针矩形迷宫形线圈,可用于径向磁悬浮轴承;
图4为本发明的单层顺时针圆环形迷宫形线圈,可用于轴向磁悬浮轴承;
图5为本发明的单层逆时针圆环形迷宫形线圈,可用于轴向磁悬浮轴承;
图中的标号名称:1-迷宫形线圈,2-匝间绝缘体,3-外接头孔,4-外层绝缘体,5-内接头孔,6-内层绝缘体,7-内圈连接柱,8-层间绝缘体,9-外圈连接柱,10-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