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固体培养基富集微生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0931.9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伊日布斯;孙焕民;严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12N1/20;C12N1/16;C12R1/01;C12R1/63;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9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固体 培养基 富集 微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利用固体培养基富集不同底物利用的微生物的方法,以及利用上述方法的海藻酸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及酵母菌的富集分离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的筛选是指在多种微生物中按预定目标就某种具有特定性质的菌种进行精选的操作过程。其操作步骤一般分为,初筛,复筛,分离,纯化几步。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形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株不致于漏网。但是,初筛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目的菌株的数量少而失败,所以在初筛前一般先进行富集,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富集方法将有利于下一步的筛选。采用固体培养基富集,不仅会使微生物快速的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富集,而且还可以在同一富集环境中富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现有技术中未见有此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固体培养基富集不同微生物的方法,涉及固体培养基块的制作,富集方法以及利用上述方法的富集分离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利用固体培养基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不同底物培养基,加入凝固剂1.5-2%phytagel或任何不会为底物利用的凝固剂,灭菌,倒平板后,用打孔器打出不同形状的固体块;
(2)把固体块加入到灭菌水中,接入10%的菌液;
(3)42℃,150rpm,摇床培养;或55℃,静止培养;
(4)培养1-2d,把固体块取出,依次对应放入不同底物的平板上培养1-2d,或放入液体培养基上培养。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分解菌的一组平行实验,从两组图中可以看出在富集块周围以及表面生长出菌落(菌I羧甲基纤维素钠分解菌)且无其它杂菌生长;
图3和图4为一组平行实验,在YPD培养基上只有酵母菌生长(菌II酵母菌),且生长比较密集,几乎看不出单菌落。
图5为海藻酸钠分解菌的实验,平板上只有海藻酸钠利用菌的生长(菌III海藻酸钠分解菌),由图5可以看出,海藻酸钠分解菌不只在富集块表面有生长且在富集块周围生长也比较好。
图6为未接入富集培养块前的0.5%AVicel培养基;
图7和图8为一组平行试验,在接入结晶纤维素AVicel富集块培养基24h后,从图中可以看出24h后,液体中AVicel已经变黄,且富集培养基块也已经变黄,说明AVicel已经被利用,AVicel富集块培养基富集成功;
图9为富集筛选后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M116srDNA序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用以下所举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内容及其效果,但不应视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不同培养基,不同底物固体块富集三种不同微生物菌种的实验:
所用菌种描述如下:
菌I:海藻酸钠分解菌,可以在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不利用CMC或AVicel以及蔗糖,此菌株属于Cellvibio属;
菌II: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在CMC或AVicel上生长,不能利用海藻酸钠和蔗糖;此菌株属于Geobacillus属;
菌III: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糖类,但是由于菌I和菌II也能利用葡萄糖,因此实验时选择蔗糖为底物。此菌株与Oqataea polymorpha strainATCC66057的相似度为99%。
培养基配方如下:
海藻酸钠培养基:K2HPO4:1.0g;NaH2PO4:4.0g;Mg SO4·6H2O;NH4Cl:1.0g,1%海藻酸钠;pH 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