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1104.1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苏娟;单磊;柳润辉;李慧梁;沈云亨;徐希科;刘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35/02;A61P37/00;A61P13/12;A61P9/00;A61P25/28;A61P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巍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聚兔耳风萜 制备 细胞核 转录 因子 抑制剂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具体涉及大头兔耳风提取物在制药中的应用,尤其涉及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NF-κB细胞核转录因子最早是从B细胞的核抽提物中发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的核蛋白因子,因而称为NF-κB。此因子与κ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后,促进κ轻链基因的表达。但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因子可启动众多基因转录。调节包括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内的众多蛋白质表达,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的生理、病理反应。
NF-κB的异常激活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炎症、神经变形性疾病、眼科疾病发生时,其病变细胞均存在NF-κB的异常激活。因此NF-κB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针对NF-κB激活途径中的不同环节为靶点进行拮抗,可以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
在白血病、实体瘤等的细胞中,NF-κB往往通过遗传学改变或信号转导异常而持续性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在白血病、实体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且复杂的作用。总的来说,NF-κB的异常激活可导致一系列与恶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抑制恶性细胞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恶性肿瘤细胞耐药等。NF-κB已成为抗肿瘤、白血病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靶点,NF-κB抑制剂的研究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将NF-κB抑制剂和传统放化疗配合应用。由于其本身即有的抗白血病活性,又能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因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兔耳风属(Ainsliaea DC)植物是菊科(Compositae)帚菊木族(Mutisieae Cass)中的一属,全世界70余种,中国有44种4变种,约占总数的37.5%,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华南各省。兔耳风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已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泌尿系统疾病等症。《上海市药材标准》、《江西省中药材标准》、《云南省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均有收载。对兔耳风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杏香兔耳风和械叶兔耳风上。但对大头兔耳风(Ainsliaea macrocephala)化学成分的研究几乎没有。据报道兔耳风属植物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倍半萜苷、甾体、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倍半萜内酯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且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表明该属植物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大头兔耳风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生于山坡林缘、针叶林下或山脊灌丛中,海拔2600~3100米,为多年生草本。《中国植物志》对大头兔耳风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Ainsliaidimer A)是从生长于中国云南丽江的大头兔耳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其化学结构式I如下:
二聚兔耳风萜A化学结构式、制备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授权(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0810035858.6),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在制备抗炎和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对采集自云南的大头兔耳风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对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生物活性,拟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的适应症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大头兔耳风提取物对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的生物活性,设计新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二聚兔耳风萜A化合物可按ZL200810035858.6公开的方法的制备。包括下列步骤:
二聚兔耳风萜A(1)提取:将大头兔耳风全草,粉碎,以80~95%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流浸膏,加水稀释后先以石油醚萃取,再以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
(2)分离:将上述乙酸乙酯部位应用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20∶0~4∶1的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二聚兔耳风萜A的流分,再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1的氯仿-甲醇洗脱,最后经C18反相柱层析,以体积比为4∶6~6∶4的甲醇-水进行洗脱,薄层层析检测,得二聚兔耳风萜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1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