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10192285.X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三期;陈恕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指标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依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变换成鼠标操作模式或握笔操作模式之指标装置。
【背景技术】
指标装置(也就是俗称的鼠标装置)是现今在使用计算机系统上所不可或缺的输入装置,所以只要是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者几乎都会透过鼠标装置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指令的输入以及各种功能的操作,而为了能够让使用者更方便舒适的使用鼠标装置,业界因此不断的针对鼠标装置的功能、外观以及便利性等更多的改良与创新,例如:利用光线的感应来表现光标移动的位置来取代早期设置在鼠标本体下方的滚球组件所表现出的指标移动,而在操作按键的部份,也在两个点选按键的中间加入一个滚轮按键,使得使用者在利用鼠标装置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时能带来更多的便利性。
然而,目前市面上既有的鼠标装置的操作握持方式多以手掌服贴方式作为操作的姿势,如此之操作方式于长时间操作下容易造成手部之部分肌肉群及关节的疲劳。此外,如此之操作方式更会因为手腕缺乏施力点,在长时间的使用操作下容易造成手腕的伤害,甚至导致使用者手部的运动伤害。
虽然,市面上亦有其它的鼠标装置尽可能的设计成符合人体工学,或是设计出握笔式之鼠标装置,藉此改善手部的疲劳,然而上述种类的鼠标装置由于使用时之姿势仍是需要长时间固定,因此当使用者于长时间的使用时,依旧会导致手部的疲劳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指标装置,藉以解决习用的鼠标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上由于姿势固定容易导致使用者的手部疲劳甚至造成手腕伤害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指标装置包括有一固定座及一本体,适用于一计算机装置。固定座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位移感知模块,且第一枢接部设置于固定座的一端,位移感知模块电性设置于固定座内并产生位移讯号。本体具有一第二枢接部及一处理单元,且第二枢接部设置于本体之一端,并枢接于第一枢接部,本体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固定座枢转至鼠标操作角度或是握笔操作角度。处理单元电性设置于本体内,并且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位移感知模块并接收位移讯号,处理单元传送位移讯号至计算机装置。
本发明所揭露的指标装置更包括有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容设固定座及本体于所述外壳体内。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使用者可以透过本发明所揭露之指标装置,而得以依据其使用需求通过枢转固定座与本体至鼠标操作角度或是握笔操作角度,藉以更换指标装置之操作模式,如此,使用者的手部则不会因为长时间操作下维持固定之姿势导致手部疲劳甚至运动伤害的现象发生。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握笔操作模式之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之第一实施例于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之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握笔操作模式之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鼠标操作模式之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与外壳体组合之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与外壳体组合之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12为第7图所示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A-A’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指标装置 100’ 指标装置
110 固定座 120 本体
111 第一枢接部 121 第二枢接部
123 处理装置 125 穿孔
127 按键 130 握持组件
140 位移感知模块 141 透孔
143 光源 145 光传感器
119 凸点 129 定位孔
150 容置空間 151 连接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