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2505.9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毛广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广甫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 控制 虚拟 电池 模组 | ||
1.一种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设有计算机和与计算机连接的虚拟电池模组(VBS);所述计算机下达控制命令,控制虚拟电池模组模拟出化学电池的输出特性参数;所述虚拟电池模组(VBS)用于模拟化学电池的输出特性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通过通信口与虚拟电池模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口采用RS-232接口、RS-485接口或CAN总线。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是个人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池模组(VBS)由1-1024个虚拟电池(VB)串联或并联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池(VB)设有单片机(MCU)、数模转换单元(DAC)、模数转化单元(ADC)、反馈控制单元、电流反馈单元及电流采样单元、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直流电源(POWER)单元、充电单元和放电单元;所述单片机(MCU)经数模转换单元(DAC)、反馈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到充电单元、放电单元、电流反馈单元和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电流反馈单元和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经模数转化单元(ADC)与单片机(MCU)相连接,直流电源(POWER)单元负极接地,正极连接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的输出正极与放电单元的输入正极相连接,充电单元的输出负极与放电单元的输入负极相连接,充电单元、放电单元的连接点经电流采样单元接电流反馈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池(VB)输出电极为四电极,电流采样单元为电流正极(I+),接地为电流负极(I-),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的同向输入端为电压正极(V+),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的反向输入端为电压负极(V-)。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与单片机(MCU)通过通讯单元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池(VB)设有连接负载的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编程控制的虚拟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采用戴尔计算机,通信口采用RS-232接口,通讯单元采用R-232,单片机(MCU)采用微处理芯片AT89C52,数模转换单元(DAC)采用DAC7568芯片,模数转化单元(ADC)采用ADS1247芯片,反馈控制单元采用运算放大器LM358芯片,电流反馈单元采用LM358芯片,电流采样单元采用电阻447KΩ,电压反馈及电压采样单元采用LM358芯片,充电单元采用TIP122三极管,放电单元采用TIP127三极管,直流电源(POWER)单元为直流12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广甫,未经毛广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5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 下一篇: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