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2773.0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吕振辉;彭绍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9 | 分类号: | B01J27/19;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处理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高活性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以及从原油中得到的馏分油中含有硫、氮、氧和金属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品的安定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排放SOX、NOX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在油品的二次加工过程中,硫、氮、氧和金属等杂质的存在会使催化剂中毒。因此,脱除上述杂质是油品加工中的重要过程。馏分油加氢处理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原料油和氢气与催化剂接触,脱除杂质,以及芳烃饱和的过程。
典型的加氢处理催化剂为周期表Ⅷ及ⅥB族金属的氧化物负载于难熔氧化物上,所述难熔氧化物诸如氧化铝、氧化硅铝、氧化硅、沸石、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硼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一般来说,这些催化剂是通过载体一次或多次浸渍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然后经过一个或多个干燥和焙烧过程而制成,这种催化剂制备方法描述于例如EP0469675、US4317746、US4738767等专利文献中。
催化剂在负载活性金属后,一般需要一个或多个焙烧步骤,焙烧温度一般在450℃以上。催化剂在高温下焙烧,活性金属发生聚集,降低了活性金属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因此,降低了活性金属的利用率。为了降低活性金属在焙烧过程中的聚集,中国专利CN94117757.2公开了一种“三段(步)恒温焙烧”程序,即在160℃~205℃焙烧0.5h~2h,282℃~371℃焙烧0.5h~3h,388℃~477℃焙烧1h~5h,以期降低活性金属在焙烧过程中的聚集。该方法过程过于复杂,并且效果有限。
中国专利CN200710158376.5公开了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通过用有机化合物稳定的酸性浸渍溶液共浸渍制备催化剂,以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该方法在浸渍的过程中,金属容易进入到不能被利用的微孔中,从而降低了活性金属的利用率,并且经过两次焙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的损失。中国专利CN200610113493.5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一种或几种多孔的耐热无机氧化物和/或多孔的耐热无机氧化物的前身物与至少一种有机物混合,成型,干燥并焙烧。该方法中的有机物在混捏的过程中加入,容易造成有机物在载体表面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目前最为常见的加氢催化剂是负载型Co-Mo、Ni-Mo、Ni-W、Ni-Mo-W、Co-Mo-W、Co-Ni-Mo、Co-Ni-W和Co-Ni-Mo-W等。而传统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浸渍或混捏的方法,然后经过干燥,焙烧而得到。但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活性金属Co、Mo、Ni、W和Al2O3都能形成很强的M-O-Al键,即所谓的“载体效应”,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形成尖晶石而失去活性,或者造成活性组分硫化困难而降低催化剂活性。目前的研究证实,在以氧化铝为载体的Co-Mo催化剂上一部分的钼是不能被完全硫化的,同时一部分的Co与氧化铝形成了无活性的CoAl2O4相。Ni在载体氧化铝表面也能形成一种无活性的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性能,特别是有机物的引入堵塞了载体中的微孔,防止活性金属的进入,提高金属利用率,而且降低催化剂在多次焙烧过程中比表面积的损失以及金属的集聚,提高了催化剂活性金属的分散度。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铝前身物物料打浆,加入有机化合物充分混合,干燥;
(2)经有机物改性的氧化铝干粉与含有活性金属组分的溶液以及粘结剂、助挤剂混捏、成型和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催化剂前体焙烧制得催化剂。
步骤(1)所述的过程可以先过滤然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微波干燥等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丝模具
- 下一篇: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