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箭弹稳定装置压塑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3181.0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范兆强;李兆勇;渠振江;霍文娟;王志高;刘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箭弹 稳定 装置 塑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箭弹稳定装置的压塑成型方法,属于弹药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高效防雹增雨火箭弹中的稳定装置为铝合金零件。该机加成形零件属于薄壁、薄板铝合金零件,由一带有6.46°锥薄壁管与外壁均布的四个尾翼片所组成。它的形状特殊,即带锥薄壁管壁厚为2.25mm、尾翼片的厚度为2.15mm,如图一所示。
传统机加方法制备薄壁管、薄壁尾翼片的稳定装置零件时,采用普通车床、铣床或数控加工中心的方式加工完成,由于几何尺寸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且生产加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不适宜批量生产。再一个就是原材料利用率低,仅为3%。
所用材料(4330-3J)的特性:它具有预应力应变性,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腐蚀、机械应力等)仍保持其优良性能,并有很好的抗张强度、剪切强度、韧性和刚性。多用于军工工业领域。
所用材料(4330-3J)用在稳定装置中的存在的技术难点:产品为薄壁、薄板件,模压时模腔较狭窄,塑料的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不容易成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探索新的加工途径,而提供一种火箭弹稳定装置的压塑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火箭弹中稳定装置的压塑成型方法,采用4330-3J塑料压塑成形取代采用铝合金机加成形,其流程如下:设计压塑成形模具→编制压塑成形工艺→安装调试模具→压塑成形。
具体步骤为:
1)准备工作
按产品图设计相应模具;安装调试模具并升温预热80~100℃
2)剪料
将单丝束状料,剪成料长30~50mm
3)称重
4330-3J重450g±20g
4)预热
预热温度80~100℃、预热时间5~10min
5)装料
模温达到165±10℃时装料
6)压塑
合模并排气三次,表压为:6±1MPa;保温保压时间:10±2min
7)开模保温
开模取出产品后放入80~100℃保温箱内保温1小时后,得到目标产品。有益效果:
1加工时间:
原稳定装置采用铝棒加工一件用时20小时,
新稳定装置采用压塑加工一件用时10分钟。
2材料费用:
原稳定装置采用φ240×170的铝棒可加工一件,其材料重量为20kg,
铝棒的价格为:30元/kg,则每件的材料费为:30元/kg×20kg=600元。
新稳定装置采用4330-3J塑料压塑成形一件,其材料重量为500g,
4330-3J塑料的价格为:30元/kg,则每件的材料费为:
30元/kg×0.5kg=15元
由上可知,加工一件稳定装置仅材料费用就可节约:
600元/件-15元/件=585元/件
按年产1万发计,585元/发×1万发=585万元,节能降耗效果突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加工高效防雹增雨火箭弹中稳定装置为例,采用4330-3J塑料压塑成形取代采用铝合金机加成形。成形零件属于薄壁、薄板零件,由一带有6.46°锥薄壁管长为127mm与外壁均布的四个尾翼片163mm×75.5mm所组成。它的形状特殊,即带锥薄壁管壁厚为2.25mm,尾翼片的厚度为2.15mm,四等分角度为90°±5′。
本发明的火箭弹中稳定装置的压塑成型方法,其流程如下:设计压塑成形模具→编制压塑成形工艺→安装调试模具→压塑成形。
具体步骤为:
1)准备工作
按产品图设计相应模具;安装调试模具并升温预热
2)剪料
将单丝束状料,剪成料长30~50mm
3)称重
4330-3J重450g±20g
4)预热
预热温度80~100℃、预热时间5~10min
5)装料
模温达到165±10℃时装料
6)压塑
合模并排气三次,表压为:6±1MPa;保温保压时间:10±2min
7)开模保温
开模取出产品后放入80~100℃保温箱内保温1小时后,得到目标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3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