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晶硅尾气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3681.4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8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津;陈小祥;陈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振兴节水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C01B33/12;C01B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晶 尾气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尾气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晶硅尾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行业的兴起,多晶硅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多晶硅尾气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几近空白。由于多晶硅的水解物主要为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的分离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对多晶硅尾气的资源化利用也不很成功。
多晶硅尾气水解后实际上是一种粘稠的浆液,回收代价太大而没有实际意义。只能用宝贵的碱中和盐酸后,再处理二氧化硅,处理出来较多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因此很难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处理的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含盐(氯化钠)废水的排放,实际上是把较大的污染经过处理变成了较小的污染,而污染数量没有明显的减少,污染没有彻底解决。因此每年有数百万吨的相当于海水的含盐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和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多晶硅尾气资源化利用的多晶硅尾气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尾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吸收液将多晶硅尾气吸收;(2)降低吸收液中二氧化硅的活性,增大二氧化硅的颗粒直径;(3)分离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硅,并对二氧化硅进行压榨、烘干、粉碎;(4)回收吸收液中的盐酸。
为提高吸收液的吸收效果,步骤(1)中,多晶硅尾气与吸收液的运动方向相反;采用亲水型聚丙烯多孔填料作为多晶硅尾气和吸收液的接触介质。
为进一步提高吸收液的吸收效果,所述填料的孔径均在10mm以上;所述多晶硅尾气与吸收液的接触时间为3-20秒,接触环境温度不超过28℃。
较佳的,步骤(2)中,将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增大到4~8微米。
为保证后续回收盐酸的工艺中,回收装置不结垢,步骤(4)中,先对吸收液进行精密过滤处理,使滤液中的颗粒直径小于0.3微米,然后再回收盐酸。
较佳的,回收盐酸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对过滤后的吸收液进行预热至35~40℃;b、对吸收液进行脱析处理;c、对吸收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制得工业盐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有效回收二氧化硅和盐酸,实现多晶硅尾气的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污染。另一方面,在回收二氧化硅和盐酸的过程中,相比现有技术,碱的用量降低了90%,因此回收成本非常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回收二氧化硅专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已知多晶硅尾气成分为:四氯化硅5%;三氯氢硅30%;二氯二氢硅15%;氮气50%,以重量百分数计。
如图1所示,一种多晶硅尾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晶硅尾气依次经过2级吸收塔吸收,1级碱吸塔吸收后放空;采用亲水型聚丙烯多孔填料作为多晶硅尾气和吸收液的接触介质,利用吸收液将多晶硅尾气吸收,晶硅尾气与吸收液逆向接触,即多晶硅尾气与吸收液的运动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吸收液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盐酸的混合物,此为现有技术。
吸收塔和碱吸塔为现有技术。其中,吸收塔的技术参数为:Φ=300mm;H=1200mm;填料层500mm;数量为2个。碱吸塔的技术参数为Φ=300mm;H=1200mm;填料层500mm;数量为1个。
尾气进入吸收塔的流速为1L/S ,吸收液的喷淋量为0.2L/S。经过处理后,碱吸塔顶部出口气体的HCL浓度为1PPM,吸收塔吸收液中HCL的平衡浓度为19%,吸收液的平均粒径为0.4微米。
(2)对吸收液进行老化或熟化处理,以降低吸收液中二氧化硅的活性,增大二氧化硅的颗粒直径。
老化或熟化处理为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恒电压或脉冲电压法、恒电流或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化学药剂法。本实施例中,采用超声波法老化。图1中的老化机组包括老化储罐、50L塑料桶、50W超声波发生器。
老化处理时,在老化储罐中存入40L的吸收液,接入超声波发生器,启动30分钟,因此得到平均粒径为6.8微米的吸收液。
(3)分离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硅,并对二氧化硅进行压榨、烘干、粉碎;
(4)回收吸收液中的盐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振兴节水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振兴节水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36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钴多孔材料及在苯羟基化制备苯酚反应中的应用
- 下一篇:气液分离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