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轨道运输站台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94481.0 申请日: 2011-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2328661A 公开(公告)日: 2012-01-25
发明(设计)人: 范永进;范铭坤 申请(专利权)人: 范永进
主分类号: B61B1/00 分类号: B61B1/00
代理公司: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代理人: 李毅
地址: 046000 山西省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汽车 轨道 运输 站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送汽车的轨道运输站台。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货运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增加,在运送载物汽车和集装箱时,通常采用平板车装载,采用平板车装载时,汽车只能从尾部的平板车开上去,然后向前开进,依次排列整齐。而集装箱则采用吊车一箱一箱吊装到平板车上。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板车和站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货物无法直接从站台运到平板车上,即使货物可以移送到平板车上,由于从平板车一侧上货,势必造成平板车倾斜,严重时会发生事故。这种传统的装运汽车的方式效率较低,装运时汽车只能一辆一辆的往平板车上开,卸车时也只能一辆一辆地倒下平板车,费时费力,安全性也较差。传统的装运集装箱的方式,只能一个一个地吊运到平板车上,由于吊装设备有限,因此工作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专利号为201010217763.3的“一种铁路车辆和站台的连接装置”的专利申请, 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承活动体和与支承活动体相连接的液压装置,所述支承活动体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呈楔形状,液压装置位于保护壳体内,保护壳体紧固在车站站台地面上。该支承活动体只能作伸缩运动,而不能作横向移动,因此,解决不了平板车和站台对位的问题。一列平板车数量往往较大,由于平板车自重较大,起动和停止都要克服较大惯性,而且,停车位置难以达到精确控制,使站台和平板车错位,错位后支承活动体的支撑点和对应的平板车的重心的距离发生偏移,使各支撑点上所受的力不均等,或平板车所受的支撑力不均等,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克服这一缺陷,列车需要频繁地起动和停车,来对站台进行对位,工作起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很方便地实现平板车与站台准确对位的轨道运输站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体和装在支撑体后部的伸缩液压活塞杆,所述支撑体的前部设有升降液压活塞杆,支撑体底部与站台内腔底部滑动配合,支撑体之间由连杆串接为一体,两端的支撑体的外侧设有移动液压活塞杆;支撑体上方设有翻板,该翻板与站台铰接,翻板的厚度等于支撑体上面到站台平面的距离;所述伸缩液压活塞杆的外端设有滑板,该滑板位于站台内腔中的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

本发明采用支撑体之间由连杆串接为一体,两端的支撑体的外侧设有移动液压活塞杆的结构,当平板车与站台发生错位时,只要启动两端的移动液压活塞杆工作,即可达到准确对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平板车配合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撑体3和装在支撑体3后部的伸缩液压活塞杆7,所述支撑体3的前部有一凸台,凸台上固定有升降液压活塞杆6,该活塞杆作升降运动。支撑体3底部与站台1的内腔底部滑动配合,支撑体3之间由连杆4串接为一体,以减轻整体的重量。两端的支撑体3的外侧固定有移动液压活塞杆5,该移动液压活塞杆5的另一端伸出后可与站台1的内腔的侧壁接触,支撑体3上方设有翻板2,该翻板2与站台1铰接,翻板2的厚度等于支撑体3上面到站台1平面的距离。所述伸缩液压活塞杆7的外端设有滑板,该滑板位于站台1的内腔中的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为减小摩擦阻力,所述滑板也可制成圆板状,该圆板状滑板通过轴与伸缩液压活塞杆7端面连接,工作时,原来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关系变成滚动配合。工作过程如下:图1、图2和图3所示,列车到站后,如果平板车8和站台1没对好位,此时,启动移动液压活塞杆5工作,并使两端的移动液压活塞杆5同步反向移动,即一个拉,另一个推,使支撑体3移动到与站台1对位正确为止。然后,启动伸缩液压活塞杆7工作,伸缩液压活塞杆7顶住站台1的内腔后壁作伸出动作,支撑体3在伸缩液压活塞杆7的作用下伸出到位为止。最后,启动升降液压活塞杆6工作,升降液压活塞杆6向上顶出到位停止,即与平板车8底板的底面顶住为止。上述所有动作进行完成后,翻动翻板2,使翻板2盖在升降液压活塞杆6的上面即可进行装卸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永进,未经范永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4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