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浓缩果汁固体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4786.1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丽颖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果汁 固体 废弃物 发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废弃物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属于浓缩果汁固体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工艺。该工艺利用厌氧发酵系统对果汁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处理。
背景技术:
陕西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至06年,陕西浓缩果汁生产能力达63万吨,实际生产了55万吨,以苹果为主的浓缩果汁90%以上出口(2007年中国果汁大会)。据西安海关统计,今年1~6月份全省出口浓缩苹果汁30.35万吨。这样,按90%出口计算,今年1~6月份全省浓缩果汁实际生产约33.72万吨,消耗苹果约236.04万吨。估测今年全年浓缩果汁实际生产67.44万吨(工厂生产时间约为第一年8月份至次年三月份),消耗苹果472.08万吨。
我国的果汁生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发达国家苹果的贮藏能力一般都达到总产量的80%,而我国的贮藏能力只有20%左右,且先进贮藏方式所占比例很小。贮藏能力和贮藏方式的落后就使得我省果汁生产季节短,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设备闲置率高。
我国果品加工综合利用效率低下,浓缩果汁业每年要产生数亿吨的下脚料,这些下脚料若不经过处理,会在短时间内腐烂,变酸变臭,造成环境的极大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苹果渣是苹果加工中的一种下脚料,主要由果皮、果核和残余果肉组成,含有可溶性糖、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良好的可利用资源。因此将果品加工副产品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收益。目前对果渣的综合利用主要有饲料喂养和垃圾处理回收沼气两方面,国外还更多用于生产化工原料产品如果胶、果醋、酒精、柠檬酸、低聚糖等。
在浓缩果汁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中,用厌氧发酵的方法生产沼气,利用沼渣,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方式。但是,浓缩果汁业固体废弃物,相比其他种类的固体废物,有其独特性。此类固废污染物以有机酸、果胶、淀粉、糖类为主,碳水化合物较多,蛋白质含量低,缺少N、P等元素,厌氧发酵时容易产生挥发酸积累,运行不稳定,需添加大量药剂保持其缓冲性,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浓缩果汁固体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工艺;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步骤为:
1.混合物的碳氢比工艺
发酵剂:醪糟中的酵母菌;
发酵原料:鲜纯果渣,粉碎至1mm以下;
取四个包扎封口的广口瓶,各称鲜纯果渣30g,置入广口瓶中,通过Ca(OH)2调整pH值为6.0~8.5,各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H4NO3,按纯氮计算,每瓶各加入N:0~0.057g(此时各瓶碳氮比相当于1∶30~63)。最后加入发酵剂,混合均匀。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5℃条件下,培养4天后,80℃烘干备用,测量各自发酵产物中的纯蛋白质含量。
2.混合物的酸性发酵工艺
发酵原料的特性对厌氧发酵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影响,在进行系统试验前不但需要对果渣混合物的特性进行分析,也要对发酵过程中的酸化阶段进行酸化试验,以探索果渣混合物厌氧发酵的产酸规律,得出混合物的产酸发酵时间以及VFA产量,以便确定进料固含量,以及为稳定运行提供操作参数(比如加药量)、操作经验(比如加药时机)。
取粉碎至1mm以下的新鲜果渣和干二沉污泥,混合均匀,根据碳氮比实验调整其C/N。用35℃的温水稀释至8L(发酵灌有效容积8L),以9%的料液浓度进行发酵。期间不调pH,保持发酵温度为35℃,每三天测定发酵液VFA含量及pH。
3.系统厌氧消化工艺
取粉碎至1mm以下的新鲜果渣和干二沉污泥,混合均匀,根据碳氮比实验调整其C/N。用35℃的温水稀释至8L(发酵灌有效容积8L),以9%的料液浓度进行发酵,采用一次投料方式,进行了厌氧发酵。接种物为上个实验的剩余污泥,以NaOH溶液调节并维持发酵液pH在6.8~7.2,测定发酵前后混合物的TS、VS、COD值,并定时记录每天的产气量。
TS去除率和VS去除率分别达到60.61%和57.98%,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54.12ml·g-1和61.57ml·g-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厌氧发酵系统对果汁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处理,工艺步骤为:
1、混合物的碳氢比工艺
发酵剂:醪糟中的酵母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丽颖,未经朱丽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4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