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加米淘米微电脑控制电饭煲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5606.1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侯亚丽;李长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淘米 微电脑 控制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领域,即一种自动加米淘米微电脑控制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电饭煲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但无论哪种电饭煲都不具有自动加米和淘米的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现有的电饭煲,人们在做饭过程中,常常根据煮米量凭借经验感觉加水,所以经常出现“干饭过稀,稀饭过干”的情况,影响口感和破坏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米、淘米、自动匹配加水量的微电脑控制电饭煲,能显著提高电饭煲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米饭的质量,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自动加米淘米微电脑控制电饭煲。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自动加米淘米微电脑控制电饭煲,包括米箱盖、电磁阀、单片机、叶轮、加热板、排出管、上排水管、进水管、步进电机、储米仓、淘米仓、微电脑控制系统、锅胆、把手、保温盖板、触摸屏、散热孔、锅盖、锅体、隔板、下排水管、锅盖筒体、排米管、锅体筒体、压力传感器。其特点是:自动加米淘米微电脑控制电饭煲是由锅盖、锅体和微电脑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所说的锅盖是由米箱盖、锅盖筒体和保温盖板形成的圆柱形空腔,储米仓和米箱盖相连构成一个锥形密闭结构,在储米仓下端安装有电磁阀和排米管;在储米仓之下淘米仓之上,隔板和锅盖筒体配合相连,在隔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步进电机,在右侧安装有单片机,在左侧安装有进水管和电磁阀;在隔板之下,淘米仓和锅盖筒体配合相连形成锥形空腔,在淘米仓的左上端安装有电磁阀和上排水管,在淘米仓的锥底,电磁阀和排出管与其相连,在淘米仓的左下端,下排水管和电磁阀与其相连;叶轮在淘米仓之上并和步进电机相固连;在隔板和保温盖板之间的锅盖筒体圆周上布有散热孔;在隔板之上和米箱盖之下的锅盖筒体上布有触摸屏。
所说的进水管的两端分别和锅盖筒体和隔板贯通相连,在进水管的中间安装有电磁阀。
所说的排米管的上端和储米仓贯通相连,下端和隔板贯通相连,在排米管的中间安装有电磁阀。
所说的上排水管的上端和电磁阀相连,下端和排出管贯通相连。
所说的下排水管的上端和淘米仓贯通相连,下端和排出管贯通相连。
所说的排出管的两端分别和淘米仓、锅盖筒体贯通相连。
所说的压力传感器和淘米仓的底端相连。
所说的锅体是由锅体筒体、锅胆、加热板、把手构成。
所说的加热板与锅体筒体底面相连。
所说的锅胆为圆柱形形状,放置在锅体筒体之内,加热板之上。
所说的把手与锅体筒体外表面相连。
所说的微电脑控制系统是由单片机、步进电机、触摸屏以及逻辑运算控制电路构成。
所说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电饭煲中间突起的位置,上端和锅盖筒体相连接,下端和锅体筒体相连接。
所说的逻辑运算控制电路是由单片机接口电路、变频器、电源、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放大器等组成,输入指令经滤波放大,除去输入信号中高频成分的干扰量,并通过a/d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i/o接口将信号输入80C51单片机的P01端口,经逻辑运算器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输出的控制信号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电磁阀关闭和打开的控制信号,另一种是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的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磁阀和排米管实现向淘米仓自动加米;采用电磁阀和进水管实现自动向淘米仓加水,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实现自动淘米,采用电磁阀和上排水管实现漂浮物杂质的去除,并且根据米量自动匹配加水量,能显著提高电饭煲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米饭的质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2是这种实施例的左剖视图;
图3是这种实施例的淘米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这种实施例的储米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这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这种实施例的逻辑运算控制电路接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簸箕
- 下一篇:牛骨清汤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