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以及面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5712.X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吉井克哉;小西由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8/08 | 分类号: | A62B18/08;A62B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罩 紧固 长度 调整 器具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尘埃较多的场所例如施工现场等进行作业时防止吸入尘埃的防尘面罩、以及调整该防尘面罩上的紧固绳的长度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现有的面罩的一个例子,曾提出如下技术:使带状物(紧固绳)从设置于卡夹(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上的∑形状的连接狭缝向设置在该连接狭缝的两端的佩戴狭缝移动并由佩戴狭缝夹住带状物,通过调整由佩戴狭缝夹住的带状物的位置,从而调整带状物的长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于该面罩上的卡夹是在对板进行成形时,通过设置连接狭缝和两个佩戴狭缝而能够形成的结构(形状),从而能够抑制部件费用。
并且,使带状物从连接狭缝向两个佩戴狭缝移动而成为由两个佩戴狭缝夹住(卡定)带状物的结构(构造),因此容易进行带状物向卡夹的插通(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2229号公报
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罩的卡夹(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设有连接两个佩戴狭缝的连接狭缝。
因此,即使通过熔敷等将带状物安装在面罩主体上之后,也能够将卡夹安装在带状物上。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卡夹由于两个佩戴狭缝的宽度一样,因此,若为了调整带状物的长度而拉伸带状物,则由于拉伸带状物的方向而存在带状物从佩戴狭缝向连接狭缝拔出的可能性。
因此,在使用面罩的过程中调整了带状物的长度的情况下,存在面罩从脸部脱落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的不良状况而提出的方案,提供一种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以及使用了该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面罩,该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即使在将紧固绳安装在面罩主体上之后也能够安装在紧固绳上,在调整紧固绳的长度时,紧固绳难以从第一、第二卡定狭缝拔出。
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上设置:第一卡定狭缝、第二卡定狭缝从导入狭缝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大致コ字状狭缝;与上述第一卡定狭缝的前端连通的第一端部容纳孔;以及与上述第二卡定狭缝的前端连通的第二端部容纳孔。
另外,本发明的面罩的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由于导入狭缝和第一、第二卡定狭缝连通,因此即使在将紧固绳安装在面罩主体上之后,也能够将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安装在紧固绳上。
并且,由于在第一卡定狭缝的前端设有第一端部容纳孔,在第二卡定狭缝的前端设有第二端部容纳孔,因此紧固绳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在第一、第二端部容纳孔内卷曲,并卡定在第一、第二端部容纳孔内。
因此,在调整紧固绳的长度时,即使拉伸紧固绳,紧固绳也难以从第一、第二卡定狭缝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的B-B线的剖视图,图2(c)是图1所示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面罩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安装到紧固绳上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面罩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面罩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面罩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第五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面罩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7(a)是图16所示的第一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主视图,图17(b)是图17(a)的B-B线的剖视图,图17(c)是图16所示的第一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绿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7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