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件及应用该壳体的机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5735.0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9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儒;孙德彰;廖飞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壳体 机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件及应用该壳体的机体,且特别涉及一种需进行锁附的壳件及应用该壳体的机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大量的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越来越便利。以笔记型计算机来说,由于笔记型计算机具备便于携带的优点,因此笔记型计算机是非常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青睐。目前大多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壳体可区分为四个构件,第一个构件是显示组件的外盖(一般业界俗称为A件);第二个构件是显示组件的边框(一般业界俗称为B件);第三个构件是键盘边框(一般业界俗称为C件);第四个构件是底座(一般业界俗称为D件)。A件与B件相互组设,且C件与D件相互组设。一般来说,C件与D件是通过螺丝锁附的方式来相互组设。然而,此种组设方式是外露出螺丝而显得不美观。此外,螺丝也有可能因为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可能锈蚀或损坏。如此一来,不但影响笔记型计算机的外观且C件与D件的组设可能会不稳固而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感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件及应用该壳体的机体,其通过卡合的方式来让覆盖件可稳固地于主体,以覆盖锁附件且避免覆盖件自主体掉落。如此一来,主体在外观上的美观性可提升,且锁附件与外界空气或水气直接地接触而锈蚀的情况可减少。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壳件,包括一主体及一覆盖件。主体具有一凹部,凹部的内壁具有一锁附孔及多个卡合孔。锁附孔用以供一锁附件锁附。覆盖件具有一主部及多个自主部延伸出的卡合部。主部配置于凹部中而覆盖锁附件,且此些卡合部分别穿过此些卡合孔,使得覆盖件卡合于主体。
根据本发明,再提出一种机体,包括一第一壳件及一第二壳件。第二壳件包括一主体及一覆盖件。主体具有一凹部,凹部的内壁具有一锁附孔及多个卡合孔。锁附孔用以供一锁附件锁附,使得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相互锁附。覆盖件具有一主部及多个自主部延伸出的卡合部。主部配置于凹部中而覆盖锁附件,且此些卡合部分别穿过此些卡合孔,使得覆盖件卡合于主体。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应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体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主体在未配置有覆盖件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3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覆盖件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主体在配置有锁附件与图3中的覆盖件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a、100b:机体
110:第一壳件
120:第二壳件
121:主体
121h1:锁附孔
121h2:卡合孔
121h2’:内面
121h2”:外面
121r:凹部
123:覆盖件
123a:主部
123b:卡合部
123s:露出面
200:锁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图2A及图2B,图1绘示应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体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且图2A与图2B分别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主体在未配置有覆盖件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电子装置例如是包括两个相互耦接的机体100a及100b。机体100a包括第一壳件110及第二壳件120。此处的第一壳件110例如是业界所俗称的C件,且第二壳件120例如是业界所俗称的D件。第二壳件120包括一主体121。主体121具有一凹部121r,且凹部121r的内壁具有一锁附孔121h1及多个卡合孔121h2。锁附孔121h1用以供一锁附件200(绘示于图4B中)锁附,使得第一壳件110与第二壳件120相互锁附。
请参照图3、图4A及图4B,图3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覆盖件的示意图,且图4A及图4B分别绘示图1中的第二壳件的主体在配置有锁附件与图3中的覆盖件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第二壳件120还包括一覆盖件123。覆盖件123具有一主部123a及多个自主部123a延伸出的卡合部123b。主部123a配置于凹部121r中而覆盖锁附件200,且此些卡合部123b分别穿过此些卡合孔121h2,使得覆盖件123卡合于主体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