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的三级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5944.5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鉥;翟长国;叶剑斌;曹志刚;金秋;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综合 监控 系统 三级 建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于电力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模型设计的一种方法,对新能源监控系统中所有设备实现一体化建模,该模型不会随系统设备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一般都是在电力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改造扩展而成,在系统的基础建模方面大都采用采集点到电力设备网络的建模方式,采集点的建模主要是对采集点的类型进行归类建模,设备建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针对具体设备进行建模,即详细描述系统中出现的各类设备,这种方式可以非常清晰地反映电力系统的各类设备及其相互关系,基于此的上层应用实现比较方便。但是随着电力系统内越来越多新型设备的出现,特别是各类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出现后,各式各样的电力组件也越来越多,而各类组件的不同厂家对同类组件的描述相差甚远,因此要直接描述电力系统的设备越来越困难,按照目前的做法一旦有新设备出现,就需要增加该设备类型的描述并对设备模型进行扩展,这样做虽然可以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但应用起来不够灵活,系统维护性较差。另一种方式是进行模糊化的设备描述,即不具体描述某类设备,将出现的所有设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描述,然后由上层应用进行特定的数据组织和计算。这种做法在出现新设备时无需进行模型改动,但不同的应用都需要各自进行数据组织,使得系统扩展性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到一种建模设计方法,使之既能够满足传统电力系统建模的需要,又能方便有效地建立各类新型设备的模型,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的三级模型建模方法,在系统出现新的设备时无需进行模型的修改,同时能够满足上层应用标准化的要求,保证系统应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力行业综合监控系统收集各类设备的信息作为系统输入量,通过监控分析得出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按不同的控制输出量对各类设备进行控制,控制结果又以输入量的形式反馈到系统中。监视和控制的过程主要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而分析则需要不同的设备和电力网络模型。根据系统的特点,采用由采集点到设备容器再到行业应用模型的三级建模方式,即根据采集点类型建立统一的输入输出数据模型,采集点类型目前包括开关量、模拟量、状态量和脉冲量的输入与输出,在此基础上进行设备容器建模,模糊设备的行业特性,将设备作为一个“容器”看待,不针对具体的设备建模,同时建立设备与采集点的关联数据模型,最后建立行业应用通用模型,描述各类“设备容器”的行业特性。
一种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的三级建模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1)建立采集点模型:建立数据采集的通用模型,根据采集点类型建立统一的输入输出数据模型;
所述采集点模型包含定义属性、采集属性和实时展示属性的建模,
实时展示属性按不同采集类型建立,与采集属性一一对应,
定义属性随设备类型与采集点关联关系的建立而建立。
所述定义属性包括了采集点的系统属性、关联属性、行业属性、采集类型和控制属性。
按照遥信量、遥测量、电度量、状态量和控制量建立采集点的采集属性和实时展示属性描述。采集属性建模即建立采集点的采集相关信息,包括采集点号和控制点号、采集值、采集状态、采集时间以及与数据采集相关的信息,比如采集通道、通讯规约、基数、转换系数等等。针对电力系统存在多通道的情况,为每个采集信息预留多个通道的存储空间(一般不会超过4个)。实时展示信息区按不同采集类型建立,与采集属性一一对应,展示属性包括了采集点的最终值、状态、时间和展示属性(包括颜色、形式等)等信息。
建立采集点类型转换关系。由于上述的采集数据类型是系统的内部数据类型,与现场设备定义方式可能不一致,因此需要增加采集点类型转换的描述。该描述信息定义了现场设备的数据类型与系统内部采集数据类型间的转换关系。比如现场1号点是一个遥测形式的状态量,则建立1号点由遥测量转换成状态量的描述。
(2)建立设备容器模型:包含建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巴西苏木红素的提纯方法
- 下一篇:射频识别读卡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