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造纸污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6473.X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4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桓宇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污泥 生产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造纸污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具体地说它是以造纸污泥,采用机械脱水后,进行高温发酵、消毒杀菌、干燥、粉碎、筛分后的粉料与花生饼粕、米糠和废植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属废物处理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该造纸污泥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污泥是造纸厂在生产制造各种纸类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厂内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污水表面漂出的浮沫所得的一种混合固体废弃物,造纸污泥的成分来源均比较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镉、汞、铅、铬、砷、镍、锌、铜、氰化物、病原菌、寄生虫卵、有机污染物等重金属元素及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生产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造纸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规模越来越大,造纸工业废水和员工生活区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造纸污泥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据中国水网2010年关于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工业废水及城镇污水处理量达280亿吨,污泥产生量为2005万吨,2010年将达到2300万吨。而根据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随着在建污水处理厂大批投入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将达到年均增长15%,污泥的年产生量将突破4600万吨,日产生量将超过12.6万吨。自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开展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依据,我国每年向联合国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污泥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系统的碳排放量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如果不把污泥处理处置好,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要打一半的折扣,近50%的COD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环境中。目前全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绝大部分仍是送往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的填埋,每填埋1吨含水率80%的湿污泥将产生0.5吨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并向环境排放大量甲烷,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数十倍,因此,二次污染严重。造纸污泥的成分比较复杂,含水率高,处理难度大,大量积累的污泥,不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其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病原菌、寄生虫卵、有机污染物及臭气将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一大危害。特别是重金属,若未经处理直接填埋,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容易产生新的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长期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将产生量大、成分复杂的造纸污泥经过科学处理后,使其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环境界的关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造纸污泥、花生饼粕、米糠和废植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从而解决了造纸污泥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还解决了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益,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良性循环利用。
本发明还提供该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造纸污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所述的造纸污泥是造纸厂在生产制造各种纸类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工厂内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分离出来的一种混合固体废弃物,经过机械脱水至含水率45~65%的污泥;
所述的花生饼粕粉料是以脱壳花生果肉为原料,采用机械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一种副产品。经过粉碎、干燥、磨粉、筛分后制成粒径为-0.18mm的粉料;
所述的米糠粉料是稻谷经过机械加工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谷壳废物,经过粉碎、干燥、磨粉、筛分后制成粒径为-0.18mm的粉料;
所述的废植物粉料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人在修剪时产生的树叶树枝和青草,生活垃圾处理分选过程中选出来的废木料、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经过分选、粉碎、干燥、磨粉、筛分后而制成粒径为-0.18mm的粉料。
一种用造纸污泥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下述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桓宇,未经李桓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生花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的纳米材料控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