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6560.5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3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拍摄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摄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拍摄技术中,当使用拍摄设备进行拍摄时,将在一次拍摄对应的拍摄时长内由感光器件进行感光,并将在拍摄时长内感光得到的所有图像叠加为一幅图像。但是,由于用户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使得拍摄设备发生抖动,导致一次拍摄时长内不同时刻感光得到图像之间产生了微小的位置变化,包括位移变化和角度变化等,所以会存在将位置发生变化的多幅图像叠加在一起,得到模糊和重影的图像,进而导致拍摄图像不清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用电子防抖技术对拍摄时采集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从而当用户使用拍摄设备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生抖动时,仍然能够拍摄出清楚的图像。目前,现有的电子防抖技术方案如下:
将一次拍摄时所采集的这多幅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每幅图像的清晰多区域/锐利物体边缘进行图像对比,确定图像之间的双轴平移位移角(震动中微小震动产生的镜头前后移动由于比较轻微,而且微小前后运动对最终图像影响甚微,所以电子防抖中往往不考虑前后方向的移动)与三轴转动角,具体可以是在这多幅图像中指定一幅图像,如将第一幅图像作为指定图像,然后确定这多幅图像中其余每幅图像相对该指定图像的位置变化参量,并确定得到的各位置变化参量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该平均值对其余每幅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图像,最后将该指定图像与各校正后图像进行叠加,合成一幅相对清晰的图像。对于视频拍摄,按照同样的原理进行电子防抖处理,区别在于是按照帧率采集合成一帧图像所需的多个图像。
然而,在上述电子防抖的方案中,在确定采集的多个图像之间的位置变化时,如果摄像头当前所处的拍摄环境较差,可能导致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较低,从而导致所确定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变化情况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后续按照所确定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无法获得较佳的防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效果,从而提高拍摄图像的清楚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防抖方法,包括:
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
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
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防抖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
参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图像,确定进行电子防抖处理时所需要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在所述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当前拍摄所使用的摄像头为第一摄像头,但在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防抖处理时,是根据镜头方向与第一摄像头的镜头方向相反的第二摄像头在该拍摄时刻所采集的图像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进行的,所以,当在第一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比第二摄像头所处的拍摄环境差的情况下,由于根据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确定的第一位置变化参量,相比根据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图像确定的位置变化参量更准确,所以基于该第一位置变化参量,对第一摄像头在拍摄时刻采集的图像进行电子防抖处理,能够得到更佳的防抖效果,从而在这种拍摄环境下,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得到更清楚的拍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由于拍摄设备发生平移产生平移位移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由于拍摄设备发生转动产生转动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拍摄防抖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拍摄防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D转3D的方法
- 下一篇:数据库内核入侵隐藏触发器的探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