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施稳定化阻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7685.X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邵春岩;陈辉;惠怀胜;孙俊;王鑫;张广鑫;李述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度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实施 稳定 阻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的一种方法。所说的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指其重金属含量在《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值到超B级标准值一倍以下,且重金属浸出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定限值。所说的治理方法上指稳定化阻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遗留环境问题突出,其中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占很大比重。国内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于大面积、典型的治理工程实例还不多。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治理技术选择与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安全性、工程可实施性及经济性直接相关。一般针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级分类,再选用对应的治理修复技术。目前国内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治理技术和异位治理技术。原位治理技术可以分为原位控制技术和原位处理技术。异位治理技术分挖掘和异位处置技术。异位治理是指污染土壤被挖掘暂时或者永久离开原有位置进行治理,异位处置可以在污染场地上或异地进行。
对于重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特别是浸出浓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相关指标值的污染土壤应参照危险废物进行清挖和异位填埋。
中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浸出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相关指标值但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相应的数值。这类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应用异地固化或化学淋洗等技术进行处理。
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在《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值到超B级标准值一倍以下,且重金属浸出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定限值。该类污染具有面积大、土方多等特点,很难应用上述现有技术进行处理处置。而解决这类污染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针对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施稳定化阻隔的方法,对污染因子进行稳定化阻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之上,依次铺设药剂层、无纺布层、填料层、覆盖层;所说的填料层是指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中的任一种或全部,所说的覆盖层是无纺布或聚乙烯膜。
根据污染因子迁移特性,药剂层具有吸附和稳定化作用,即药剂中的稳定化成份会随降水的向下扩散与重金属污染因子发生反应,使污染因子形态改变,迁移特性受到明显抑制;药剂中的吸附成份可以吸附向上迁移的污染因子,其吸附饱和期可以达到几十年以上。
无纺布保护药剂层不掺入上层材料,且在下雨时使雨水下渗而不积存。
有机填料、无机填料可以完全切断污染因子随水分向上毛细作用的迁移,阻断其迁移通道,确保地表或种植土壤不受污染。
治理后的场地如果用于种植,则覆盖层选择无纺布,在无纺布之上铺设种植土;治理后的场地如果用于广场、道路等,则覆盖层选择聚乙烯膜,在聚乙烯膜之上铺设广场或道路的基础层,如水泥层或石子层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不但能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较轻的土壤,还因施工便捷且成本低廉,适合治理面积大、土方多为特点的重金属污染较轻的土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使用本发明治理的场地用于种植的实施例
在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之上,依次铺设药剂(该药剂是碱基化学稳定化剂和矿物质吸附材料混合配制的粉剂)层、无纺布层、填料层、无纺布、厚度大于600mm的种植土。
所说的填料层是指粒径为5~10mm的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中的任一种或全部,根据当地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填料层的厚度在50~100mm之间选择。所说的药剂层的厚度为6-10mm,无纺布的接缝处至少有200mm重合。
2、使用本发明治理的场地用于广场或道路的实施例
在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之上,依次铺设药剂(该药剂是碱基化学稳定化剂和矿物质吸附材料混合配制的粉剂)层、无纺布层、填料层、聚乙烯膜、广场或道路的基础层。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7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