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和制动盘生产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8313.9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华;周怿;李小明;李瑜;唐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2 | 分类号: | G01B21/22;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外倾 检测 装置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动盘生产线装置及生产线上的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车轮外倾角使用四轮定位仪进行检测,该项技术及产品都很成熟,在整车完成装配后的检查及售后维修方面应用很广。对于制动盘外倾角检测,可使用的方法有,使用角度量具直接测量,测量距离通过三角函数换算角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在批量生产装配过程中时,必须极大提高检测的效率,以满足生产节拍,并能高精度动态实时检测以实现对外倾角的控制。
但目前,在批量生产领域并没有专门对应制动盘外倾角进行检测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和制动盘生产线装置,能够满足在批量生产装配过程中实现对车辆制动盘外倾角自动化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适于安装在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化检测,生产线上设置有固定制动盘的悬架装配夹具和传输制动盘和悬架装配夹具的悬架装配线体,所述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包括跨在所述悬架装配线体上方的龙门架、与所述龙门架固定连接并置于所述生产线上方的测量装置及置于所述悬架装配夹具下方并正对所述测量装置的举升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与所述龙门架固定连接的测量本体和从所述测量本体向下延伸的定位柱和测量柱,所述测量柱上设有与制动盘端面正对的传感器,通过抬升所述举升装置,使所述悬架装配夹具与所述定位柱配合定位以建立测量基准,并通过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测量基准上进行制动盘外倾角检测。
较佳地,设于所述测量柱上的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上下排列并相隔一定间距,所述制动盘外倾角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α=argtan(X1-X2)/A,
其中,α为制动盘外倾角,X1为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制动盘端面一端的水平距离,所述X2为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制动盘端面另一端的水平距离,A为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的间距。
较佳地,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角度换算后,通过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结果。
较佳地,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标定组件,所述标定组件包括相互组合的直角尺和角度块及将所述直角尺和角度块连接到所述测量本体上的安装架,所述直角尺和角度块通过组合成不同的模拟外倾度角,以与所述传感器通过检测得到的制动盘外倾角进行比较,从而对所述测量装置的精度进行补偿与修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动盘生产线装置,生产线上设置有固定制动盘的悬架装配夹具和传输制动盘和悬架装配夹具的悬架装配线体,还包括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制动盘外倾角检测装置包括跨在所述悬架装配线体上方的龙门架、与所述龙门架固定连接并置于所述悬架装配线体上方的测量装置及置于所述悬架装配夹具下方并正对所述测量装置的举升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与所述龙门架固定连接的测量本体和从所述测量本体向下延伸的定位柱和测量柱,所述测量柱上设有与制动盘端面正对的传感器,通过抬升所述举升装置,使所述悬架装配夹具与所述定位柱配合定位以建立测量基准,并通过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测量基准上进行制动盘外倾角检测。
较佳地,设于所述测量柱上的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上下排列并相隔一定间距,所述制动盘外倾角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α=argtan(X1-X2)/A,
其中,α为制动盘外倾角,X1为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制动盘端面一端的水平距离,所述X2为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制动盘端面另一端的水平距离,A为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的间距。
较佳地,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进行角度换算后,通过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结果。
较佳地,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标定组件,所述标定组件包括相互组合的直角尺和角度块及将所述直角尺和角度块连接到所述测量本体上的安装架,所述直角尺和角度块通过组合成不同的模拟外倾度角,以与所述传感器通过检测得到的制动盘外倾角进行比较,从而对所述测量装置的精度进行补偿与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