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中产生完美秘钥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8668.8 | 申请日: | 200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亚力山大·瑞茨尼克;阿金洛鲁·O·库莫鲁伊;张国栋;伯拉哈卡·R·季塔布;葛列格里·S·史特恩贝格;尤根德拉·C·夏;亚兰·C·L·布莱恩肯;叶峮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12;H04W1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网络 产生 完美 | ||
本申请是2007年7月23日提交的题为“无线通信网络中产生完美秘钥”的第200680002889.0号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无线通信安全的领域有关。具体来说,本发明与根据无线通道对等性的秘钥产生有关。
背景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密码技术,都可以适用于无线通信之中,这些技术具有的问题,为该合法方所依赖的是,一窃听者所面对因为计算困难度,而在数学上无法获得一秘钥。当窃听者可利用的计算能力增加时,这些方法的效果便减少。此外,这些方法具有的问题,在于其通常以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一特定猜测是否正确。因此,建造一种提供绝对(无条件的)保密,而非根据计算假设的密码技术是较有利的。执行此技术之一种方法,已经在先前技术中,由Maurer、Csiszar与Ahlswede及其他人的文献中所知。以下叙述此方法的简要描述。
假设有两方人,Alice与Bob,已经存取两个随机来源X及Y,其在预定时间产生由下标i所标注的独立样本Xi与Yi。假设Alice与Bob是利用对于窃听者Eve已经存取的公开通道通信,并希望产生一“完美秘钥”。此外,Eve也可以存取另一随机来源Z,其产生独立样本Zi。该随机来源Z可能是与随机来源有关,但不像X与Y彼此之间具有强烈相关性。因此,直观地,Alice与Bob利用该随机来源较强的相互信赖关系,共享某些高于Eve的优势。的确,其已经显示Alice与Bob可以利用此信赖关系,产生一“完美随机秘钥”。
在不失去一般性下,秘钥可以定义为位元序列。具有长度N位元的完美随机秘钥,则称为一N位元的序列S,其由Alice与Bob共享,因此任一其他人(在此情况中,只有Eve)对于此秘钥序列的估计,可以是对于所有可能N位元序列的大体等机率分布,在此有2N个。
使V表示所有在该公开通道中所执行的通信;n为该三方每一个累积其已经存取随机来源的时间场合数目;|S|为该形成秘钥的长度。则对于所有的ε>0,吾人寻找一种协定,其对于所有足够大的n,具有以下的关系:
其中H为随机变数的熵,可根据资讯理论由先前技术已知。注意方程式1是被正规化为该随机来源的单一采样,其为用于秘钥产生的基本资源。
在方程式1可以等价考量为在[|S|/n]下,该的量,也称为秘钥率。此后,该秘钥的长度标注以及该秘钥率,在文章的适用下是可交换的。也就是说,无论何时提到一特定秘钥长度,应该了解的是,这是根据某些基本随机变数的具体量(n)观测所导出。反之,当提到一秘钥率时,此标注为每个随机变数观测的平均秘钥数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上述秘密定义,与最新包含所有相关公开秘钥系统的密码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新的密码系统,为依赖在猜测该密码秘钥时,由一计算复杂观点所衍生的极度困难性。然而,在多数这些系统之中,一旦产生了正确的猜测,便非常容易验证其的确为正确的猜测。实际上,Maurer与Wolfe的研究,意味着其便不再是任何的公开秘钥系统,换言之,公开产生加密秘钥,但解密秘钥则保持秘密。为了描述该观点,考虑以下公开秘钥密码系统可以根据的简单范例,然而记住最实用的系统常常是更加复杂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未经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