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无UPS节能云服务器箱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8747.9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1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晨啸;陈国珍;熊伟;沈纯坚;王莉珠;边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晨啸;陈国珍;熊伟;沈纯坚;王莉珠;边欢欢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G06F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ups 节能 服务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置服务器机柜的机柜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据中心普遍存在以下的特点:
1、机柜和冷却系统各自独立安装,在设计时需要使机柜的安装设计和冷却系统的安装设计紧密配合,冷却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需要从机房整体着手,这样就导致了数据中心规划难度大,安装工程量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2、为防止电力瞬间下降或者瞬间停止,数据中心都配有具备蓄电装置的不间断电源装置(UPS)。因此,电网提供的交流电经过一次AC-DC转换,变成直流电供给蓄电装置后,经过DC-AC转换成交流电,供给服务器等设备。而且,供给服务器的交流电在设备内部还会再次经过AC-DC转换,变成直流电之后使用。也就是说,电网提供的电力要反复进行3次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因此,即使转换效率达到90%,经过3次转换也会造成约27%的电力损失。若提供直流电,就会产生明显效果。如果利用转换效率超过90%的AC-DC转换器在电网电力的供电口进行一次性转换,然后供蓄电池和设备使用,转换损失就会大幅减少。实际上,估计数据中心相关企业的电力消耗可削减1~2成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无UPS节能云服务器箱系统,解决如何降低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设计难度,使机柜及冷却系统的安装简陋,节能效果好的技术问题。
高密度、无UPS节能云服务器箱系统,包括机柜箱、热交换系统、服务器机柜;服务器机柜、热交换系统集成设置在机柜箱内。
所述机柜箱包括箱体和支撑地板;支撑地板设置在箱体内,该支撑地板设有用于排气的穿孔。
所述箱体包括可拆卸式的前、后挡板和外开式活动门的左、右挡板。
所述机柜箱内设有两台服务器机柜,这两台机柜面对面摆放,每一台服务器机柜的背门与机柜箱前挡板或者后挡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送风通道。
所述服务器机柜内设有单面管理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机柜内还设有380V交流转120直流模块。
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风机、水盘管;水盘管两端设有用于输送冷却水的螺纹型软管。
所述热交换系统设置在支撑地板下方构成抽拉式结构。
所述服务器机柜设置在热交换系统上方。
所述380V交流转12V直流模块设置在服务器机柜底部或者顶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高密度、无UPS节能云服务器箱系统在工厂完成预装,到现场只需要接冷却水、电源和网络即可投入使用,安装简单,降低了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设计及施工难度。
2、高密度、无UPS节能云服务器箱系统内部合理规划了气流组织,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满足高密度冷却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 1. 机柜箱、2. 服务器机柜、3. 单面管理服务器、4.380V交流转12V直流模块、5. 热交换系统、6. 前挡板、7. 后挡板、8. 左挡板、9. 右挡板、10. 支撑地板、11. 送风通道、12. 风机、13. 水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产品包括有机柜箱1、服务器机柜2、单面管理服务器3、380V交流转12V直流模块4、热交换系统5。
机柜箱为箱体结构,包括前挡板6、后挡板7、左挡板8、右挡板9、支撑地板10;前挡板6及后挡板7为可拆卸式结构,左挡板8及右挡板9为外开式活动门结构,支撑地板10固定在机柜箱1内部下方位置。
服务器机柜2在图中共有2台,这2台服务器机柜2面对面摆放,并且每一台服务器机柜2与机柜箱1的前挡板6或者后挡板7之间围成的空间可构成冷却风的送风通道11,这样给单面管理服务器3进行冷却。
单面管理服务器3放置在服务器机柜2内,这样不需要在服务器机柜2背面预留操作空间,从而可大大节约机房空间,提升机房内部机柜的安装密度。
380V交流转12V直流模块4放置在服务器机柜2底部或者顶部,该模块只需要经过一次AC-DC转换就可以给单面管理服务器3使用,这样节省电能损耗,提高数据中心机房电能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晨啸;陈国珍;熊伟;沈纯坚;王莉珠;边欢欢,未经孙晨啸;陈国珍;熊伟;沈纯坚;王莉珠;边欢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