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9404.4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法永;邓鹏;郭帅;谭武贵;丰来;蔡浩;惠秋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2 | 分类号: | C05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庆敏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秸秆 腐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溶性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是粉状剂型又可全溶于水的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秸秆腐熟剂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中的应用。属微生物肥料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物料腐熟剂是一种可以加速有机物料(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降解和腐熟的微生物接种剂。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大多是不溶性的粉状制剂和少量的水悬浮剂。有机物料腐熟剂根据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和用途不同,又分为可用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一起堆制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和直接用于农作物秸秆还田的秸秆腐熟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中的有效菌一般是由能在发酵或生长过程中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组成,但由于复配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其产品的特性、功能和效果差异很大。尤其是秸秆腐熟剂,由于是直接用于大田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所以对产品中所含有效菌的各种酶系搭配和在田间的生存作用能力以及使用方法要求很高。现有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大多是用于堆肥的,至于现有的秸秆腐熟剂,虽然产品各异,但也全是不溶性的粉状制剂,在田间使用方法上只能人工撒施,不能喷施,更不能大面积机械化喷施。另外,这些产品只考虑了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作用,忽视了微生物在田间的快速定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对当季农作物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土传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虽然有机物料水悬浮剂可以在大田直接人工喷施和机械化喷施,但产品中的有效菌一般是细菌和酵母菌等,而没有真菌,由于对农作物秸秆的降解起主要作用的真菌在水中很难长期保存,所以水剂在秸秆还田的实际应用中局限性较大。因此,发明一种功能较为齐全,既能田间撒施的粉剂,又能全溶于水可机械喷施的可溶性秸秆腐熟剂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秸秆腐熟剂功效单一和不能直接人工或机械化喷施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秸秆腐熟剂。其为粉状剂型又可全溶于水,按重量份计由如下成分组成:
复合菌剂 10-20份;
营养成分 20-50份;
植物源乳化渗透剂 2-5份;
可溶性载体 25-68份。
优选地,本发明的可溶性秸秆腐熟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成分组成:
复合菌剂 12-18份;
营养成分 22-45份;
植物源乳化渗透剂 2-4份;
可溶性载体 33-64份。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可溶性秸秆腐熟剂按重量份计由如下成分组成:
复合菌剂 15份;
营养成分 25份;
植物源乳化渗透剂 3份;
可溶性载体 57份。
所述复合菌剂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蛋白分解菌、营养生防促生菌。
所述复合菌剂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为哈茨木霉、黑曲霉和米曲霉;所述蛋白分解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所述生防促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
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哈茨木霉0.2-1.0亿cfu/g、黑曲霉0.5-2.0亿cfu/g、米曲霉0.5-2.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1-5亿cfu/g、地衣芽孢杆菌1-5亿cfu/g。有效菌总含量为3-15亿cfu/g。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哈茨木霉0.5亿cfu/g、黑曲霉1亿cfu/g、米曲霉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5亿cfu/g、地衣芽孢杆菌5亿cfu/g。有效菌总含量≥12亿cfu/g。
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细菌混合孢子粉的制备:
将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原始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依次进行斜面培养、摇床培养、发酵罐培养后,将得到的发酵液按等重量混合,经过浓缩干燥制备成细菌混合孢子粉;
真菌混合孢子粉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9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齿圆柱齿轮的叠料冷精锻工艺
- 下一篇:天窗顶蓬连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