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桥机独立上下运梁车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9905.2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薛泽民;张俊兵;徐建中;于善毅;苏雅拉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桥 独立 上下 运梁车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中架桥机运输的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架桥机独立上下运梁车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运梁车驮运架桥机都是采用梁场的提梁设备把整个架桥机全部放置在运梁车上,而施工现场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施工现场大部分的情况是架桥机架完箱梁后就需要马上撤离施工现场,如果单靠架桥机的爬行(一天的进度500多米)会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施工现场没有提梁设备将架桥机放置在运梁车上运输而直接移动架桥机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架桥机独立上下运梁车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架桥机独立上下运梁车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架设完最后一孔梁,架桥机主梁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辅助支腿;b、前托辊移动至辅助支腿前方,并将C型腿和后支腿折叠固定;c、支立辅助支腿后折叠前支腿和前支腿斜撑,后托辊移动至辅助支腿前方;d、将后吊梁行车的扁担替换为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和前走行支腿共同作业提升下导梁;e、运梁车移动至下导梁的下方,后吊梁行车(9)钢丝绳和前走行支腿(10)共同伸长将下导梁(11)落在运梁车上,收缩C型腿和前走行支腿至下导梁和架桥机全部落在运梁车上;f、顶升运梁车使C型腿和辅助支腿离开地面,收缩C型腿和辅助支腿至两者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与地面产生接触;g、运送到位后,C型腿和辅助支腿伸长支撑于地面,后吊梁行车和前走行支腿将下导梁提升;h、抽出运梁车后将下导梁降落,前托辊和后托辊复位;i、架桥机顶升到位,支立后支腿后将C型腿和前支腿设至架梁状态。在原有的架桥机主梁前端增设辅助支腿来承受架桥机前端的重量,通过前走行支腿起吊下导梁的前端,即可快速方便的实现架桥机独立下上运梁车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施工现场没有提梁设备将架桥机放置在运梁车上运输而直接移动架桥机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操作方法合理简单,劳动强度小,而且上下运梁车方便快捷,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2-辅助支腿,3-前托辊,4-C型腿,5-后支腿,6-前支腿,7-前支腿斜撑,8-后托辊,9-后吊梁行车,10-前走行支腿,11-下导梁。
具体实施方式
架桥机独立上下运梁车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架设完最后一孔梁,架桥机主梁1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辅助支腿2;b、前托辊3移动至辅助支腿2前方,并将C型腿4和后支腿5折叠固定;c、支立辅助支腿2后折叠前支腿6和前支腿斜撑7,后托辊8移动至辅助支腿2前方;d、将后吊梁行车9的扁担替换为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和前走行支腿10共同作业提升下导梁11;e、运梁车移动至下导梁11的下方,后吊梁行车9钢丝绳和前走行支腿10共同伸长将下导梁11落在运梁车上,收缩C型腿4和前走行支腿10至下导梁11和架桥机全部落在运梁车上;f、顶升运梁车使C型腿4和辅助支腿2离开地面,收缩C型腿4和辅助支腿2至两者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与地面产生接触;g、运送到位后,C型腿4和辅助支腿2伸长支撑于地面,后吊梁行车9和前走行支腿10将下导梁11提升;h、抽出运梁车后将下导梁11降落,前托辊3和后托辊8复位;i、架桥机顶升到位,支立后支腿5后将C型腿4和前支腿6设至架梁状态。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下导梁11前侧垫好枕木,便于前托辊3和后托辊8移动;通过折叠油缸将C型腿4向后支腿方向折叠90度,然后用螺杆将C型腿4和主梁1连接在一起,去掉后支腿横梁后,向后折叠后支腿5;前支腿6向后折起90度,前支腿斜撑7向前折叠至水平位置;后吊梁行车9的扁担向前移动固定在下导梁11上,用7.8米长Φ72的钢丝绳捆绑下导梁11,把钢丝绳挂在动滑轮的销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9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