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0111.3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明;林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46 | 分类号: | D01F6/46;D01F1/10;D01F8/06;D01F6/92;D01F8/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3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虫 除虫 面料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苍蝇、蚊虫等害虫不但通过刺叮骚扰人体,而且能够传染鼠疫、登革热、疟疾等多种疾病。因而一到夏季,就会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现有的纱窗面料只能防止蚊虫钻入,不能除虫。一旦纱窗面料有微小破损,小型的虫类就能乘机进入室内。现有技术中对防虫面料增加除虫功能,主要采用对防虫面料进行表面除虫处理,但这种除虫剂只覆在面料表面,经过一段时间表面的除虫剂就会蒸发掉或被雨水等冲刷干净,不再具有除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简单可行,所制成的面料经多次清洗后防虫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100)、配料:主原料:PP/PET/PE的一种或混合物100份;
助剂:强韧剂 3~8份,
耦合剂 2~5份,
除虫剂 8~12份;
(200)、混炼:将主原料与助剂充分混合;
(300)、造粒:将上述混炼好的原料进行熔融造粒;
(400)、抽丝:将上述造粒原料进行抽丝,形成除虫丝线;
(500)、编织:用上述除虫丝线编织成防虫除虫面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强韧剂为氯化聚乙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除虫剂为植物性除虫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强韧剂为5份,所述耦合剂为3份,所述除虫剂为1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造粒步骤中温度为180~2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简单环保,所制成的防虫除虫面料除虫效果好,时效长,耐清洗,且对人体无毒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防虫除虫面料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00)、配料:主原料:PP/PET/PE的一种或混合物100份;
助剂:强韧剂3~8份,优选为5份,氯化聚乙烯
耦合剂2~5份,优选为3份,
除虫剂8~12份,优选为10份;
其中,强韧剂可选择氯化聚乙烯,除虫剂可选择对人体无毒害环保的植物性除虫菊;
(200)、混炼:将主原料与助剂充分混合;
(300)、造粒:将上述混炼好的原料进行熔融造粒;
(400)、抽丝:将上述造粒原料进行抽丝,形成除虫丝线;
(500)、编织:用上述除虫丝线编织成防虫除虫面料。
实施例一:
首先选取主原料PE 100份;助剂:氯化聚乙烯3份,耦合剂2份,除虫剂8份;将上述比例的主原料与助剂充分混合;将上述混炼好的原料进行熔融造粒,加热温度为180℃;然后将上述造粒原料进行抽丝,形成直径为0.5mm的除虫丝线;最后用上述除虫丝线在编织机上制成防虫除虫面料,面料孔径大小控制在1.3mm~1.5mm。该实施例做成的面料可用于纱窗、大棚等需要防虫透风的场合。
实施例二:
首先选取主原料PE 60份、PP40份;助剂:氯化聚乙烯5份,耦合剂3份,除虫剂10份;将上述比例的主原料与助剂充分混合;将上述混炼好的原料进行熔融造粒,加热温度为200℃;然后将上述造粒原料进行抽丝,形成直径为1.5mm的除虫丝线;最后用上述除虫丝线在编织机上制成防虫除虫面料,面料孔径大小控制在1.3mm~1.5mm。该实施例做成的面料可用于纱窗、大棚等需要防虫透风的场合。
实施例三:
首先选取主原料PET100份;助剂:氯化聚乙烯8份,耦合剂5份,除虫剂12份;将上述比例的主原料与助剂充分混合;将上述混炼好的原料进行熔融造粒,加热温度为190℃;然后将上述造粒原料进行抽丝,形成直径为30丝的除虫丝线;最后用上述除虫丝线在编织机上制成防虫除虫面料,面料孔径大小控制在1.3mm~1.5mm。该实施例做成的面料可用于蚊帐等需要防虫透风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后备保护装置的浪涌保护器
- 下一篇:一种通讯延长电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