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0647.5 | 申请日: | 201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谢逢华;谢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逢华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39/02;F25B39/04;F28D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热交换 高效 吸收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它通过冷凝器和吸收器内部中的螺纹油热交换筒经油传导引出外置油散热器进行散热,不受环境温度的限制,使热量快速散发,达到高效快速制冷的效果,属于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联合国“禁氟令”实施,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制冷剂不用氟里昂,减少温室气体和氟里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没有压缩机和任何机械传动部分,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噪音,使用多种能源,节能降耗,因此被国际环保组织誉为“双绿色环保产品”。在图1中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器至今一直全部由钢管经弯曲成型散热,以钢管表面散热,冷凝器为铁制成翅片散热,随环境温度增高而使冷凝和吸收温度上升,散热效果差,导致制冷系数的下降,降低了蒸发器的制冷能力。因吸收式制冷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散热效果直接影响制冷机工艺参数、运行参数和机构性能上改变,在温度高于35℃环境中制冷慢,效益低,其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因此,随着吸收式制冷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如何加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增大制冷效果,不断提高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性能,实现高温环境中正常使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制冷机的能耗,节省运行费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以上现有吸收式制冷机存在冷凝器、吸收器散热差的问题,对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器进行技术的创新,采用内外置热交换把热量引出散热,设计了一种套管式分体构造的双层吸收器和双层冷凝器,它外层为制冷剂循环通道与制冷机连通,内层为独立的螺纹油热交换筒与外部油散热器连通,通过油传导把冷凝器和吸收器内部中的热量引出至外置油散热器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大面积换热,提高换热效益,解决了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器运行中存在着散热效果差问题,实现外部传导热交换,增大散热面积,对传统的吸收器和冷凝器的进行变革。
本发明所述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包括;贮液罐、加热器、提升管、精馏器、冷凝器、油散热器、蒸发器、吸收器、螺纹油热交换筒、传导油、液体热交换器。工作的原理为:系统为氨、水、氦三种物质组成,它是通过热能或加热器加热发生器,加热后使浓氨水沸腾,蒸发出来的氨蒸气经过蒸馏器冷凝,水蒸气返回吸收器,而氨气经过冷凝器和螺纹油热交换筒、油散热器冷凝成液体氨,然后在蒸发器进口处和氦气混合,由于分压的不同氨从氨液中剧烈地向氦气中扩散,使蒸发器温度降低,液氨在蒸发器内低分压下,生成的氨、氦混合气中的氦气在吸收器中释放出氨气,被水吸收通过吸收器和螺纹油热交换筒、油散热器放热,浓氨溶液经储液器再进入发生器由于物理上的变化,形成一次次的吸热制冷、放热反应过程,产生制冷循环。
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分别由螺纹油热交换筒双层构造连接外置油散热器,能快速降低冷凝器和吸收器的内部温度,从而提高制冷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式制冷机散热差的一大难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实现油散热器和冷凝器、吸收器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冷凝器和吸收器由外层和内层的螺纹油热交换筒双层构造组成,冷凝器左右两边盖封闭后一边连接制冷机蒸馏器,一边分别连接液氨管和平衡管,吸收器与蒸发器管和稀溶液回流管连接,底部与储液器连接,冷凝器和吸收器两边引出管经两边密封盖与活动连接头首尾焊接后分别连通油散热器,置于内部带翅片螺纹油热交换筒,为密封式构造。
本发明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所述的冷凝器和吸收器外形为圆柱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内部螺纹油热交换筒外围螺纹铁片宽为5-30mm与冷凝器内壁相接触,形成螺旋梯式通道,使制冷剂流速延长缓慢通过,进一步带走热量。
本发明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器为圆形双层结构,外周带翅片,上部与蒸发器管和稀溶液回流管连通,底部与储液器连通,吸收器为卧式和竖式两种,卧式吸收器置于内部的螺纹油热交换筒左右两边上部连接吸收器经活动连接头与油散热器连通,竖式的油散热器安装时高于吸收器,上下部连接吸收器经活动连接头与油散热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逢华,未经谢逢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