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单驱动按摩椅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1967.2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剑寒;许桂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模拟 重力 功能 驱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椅,尤其是涉及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单驱动按摩椅。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按摩椅,其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一般采用独立的驱动源。如申请号为CN200710137146.0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椅子式按摩机,可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因其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均使用独立的驱动源,结构复杂,导致按摩椅大型化,且操作控制指令繁多,成本高昂。
目前的椅子型按摩机,也有采用单驱动源驱动的方式,但其采用的机构连接方式大多为固定式连杆机构的模式,这就使得按摩椅的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等部件彼此之间的夹角相对不变,不能实现可先后调整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等部件,无法满足在不同坐姿状态下适合人体需要的倚靠角度。如申请号为CN200810136095.4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连杆机构复杂,关节多,且靠背部和座位部只能同时翻转,无法同时满足在模拟零重力状态下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等各部件所须达到的理想角度范围,效果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单一驱动源,靠背部、座位部和小腿部从初始状态到零重力状态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夹角能进行调整,可满足不同坐姿所适合的靠背部、座位部和小腿部相互之间的夹角需求的具备模拟零重力功能的单驱动按摩椅。
本发明设有底座、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驱动装置和控制电路;
靠背部包括靠背架,靠背架的下部与底座上部转动连接;座位部包括坐位架,坐位架后端与底座上部转动连接,坐位架底部设有导槽;小腿部包括小腿支架,小腿支架与坐位架转动连接;驱动装置设有驱动件、靠背连杆和小腿连杆组件,驱动件一端安装于底座上,驱动件另一端与靠背连杆一端铰接,靠背连杆另一端与靠背架的下端铰接,靠背连杆前部与坐位架底部的导槽活动配合,小腿连杆组件与背架的下端和坐位架底部均铰接,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电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件最好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后端与底座铰接,电动推杆前端与靠背连杆一端铰接,电动推杆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小腿连杆组件最好设有第一小腿连杆和第二小腿连杆,第一小腿连杆一端与靠背架的下端铰接,第一小腿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小腿连杆联动连接,第二小腿连杆一端与坐位架底部铰接,第二小腿连杆另一端与小腿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小腿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小腿连杆联动连接,是第一小腿连杆另一端与U字形顶杆铰接,U字形顶杆一端与坐位架底部铰接,U字形顶杆另一端顶触在第二小腿连杆上。
所述靠背连杆前部最好设有滚轮,滚轮位于坐位架底部的导槽。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采用一个驱动源(电动推杆),当驱动源工作时,通过靠背连杆、连杆组件(可形成活动式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小腿连杆和第二小腿连杆)可以先带动靠背部和小腿部先行翻转,当靠背部翻转到靠背部与座位部之间的夹角达到人体坐姿的舒适角度后,驱动源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一起翻转,并达到模拟零重力状态时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等部位所须达到的角度范围,效果极佳。克服了现有固定式连杆机构模式的缺点。本发明的结构十分简单,只需采用单驱动源和简单的连杆机构即可实现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处于最佳坐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处于模拟零重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设有底座1、靠背部、座位部、小腿部、驱动装置和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